孙云杰1, 曹琴2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博士后工作站)
广州创新指数主要用于评价广州整体创新能力,监测广州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揭示其特点,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一、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简介
报告构建了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和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对广州市及广州各区创新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
(一)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
依照科学性、综合性、可比性、数据可得性原则,从创新链条的主要节点考虑,广州创新指数以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选取20个基础指标构成二级指标。广州创新指数旨在对广州市2010年以来创新发展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
(二)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
依照指标体系简洁性、数据可获得性、指标横向可比性、规模指标与相对指标结合的原则,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选取10项核心指标,涵盖了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方面,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二、广州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
(一)广州创新指数测算结果
广州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7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217.48分,较上年提高 41.86分。以2010年作为基数,2010年、2016年和2017年的广州创新指数综合得分分别是100分、175.62分和217.48分,2010—2017年年均增长11.7%,反映了广州的创新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从一级指标来看,2017年广州创新绩效得分最高,达到234.12分,企业创新得分次之,达到227.54分,创新资源为215.60分,创新环境为192.67分。与2010年相比,2017年广州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均有显著改善。2010—2017年,创新资源年均增长16.51分,企业创新年均增长18.22分,创新绩效改善最为明显,年均增长19.16分,创新环境年均增长13.24分。可见,不断提升的企业创新能力和显著增长的创新绩效成为推动广州创新发展的关键,同时,创新资源稳健增加,创新环境也在逐步优化。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广州进一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广州创新指数评价
1.创新资源
创新资源反映区域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创新人才资源的储备状况以及创新资源配置结构。2017年广州创新资源得分是创新总指数得分中较低的一个指标。在5个二级指标中,优势指标是财政科技支出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017年,广州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7.83%,在国内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一。广州市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18.4万人,较上年增长1.8万人。这体现出广州市委市政府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创新资源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人均科普经费得分较低。2017年,广州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比上年增长16.38%,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增速第一。尽管如此,广州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4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广州市人均科普经费是9.54元/人,与2016年的9.40元/人基本相当,仍低于2015年的10.94元/人。
2.企业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主要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强度和效率。2017年广州企业创新得分是一级指标中得分次高的指标。从二级指标来看,广州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设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高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010—2017年,广州企业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35.4%,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年均增长21.1%。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为38.38%,较2010年的4.90%大幅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5.96%。这体现出广州在企业研发能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广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2017年广州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为1.43%,较上年仅提升0.11个百分点。
3.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反映区域开展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经济影响,是评价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2017年广州创新绩效得分是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一个指标。广州市在高新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技术市场成交合同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2017年广州有高新技术企业8690家,位居北京、深圳之后,位列全国第三。广州劳动生产率为25.33万元/人,较2010年提高约12万元/人。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是357.51亿元,比2010年大幅增加220.71亿元。这反映了广州科技创新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创新绩效中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指标得分较低。2010年、2016年和2017年,广州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分别为4.61%、4.96%和4.81%。可见广州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仍需加大努力。
4.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主要反映区域创新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2017年广州创新环境是4个一级指标中得分最低的指标。从二级指标来看,广州在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总额占企业研发经费比重得分最高,其次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基金净资产指标。2017年,广州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税总额达到了239.23亿元,为促进广州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州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基金净资产1618.73亿元,比2016年增加 602.83亿元,为广州企业创新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三、广州各区创新能力评价
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相比2016年,2017年度广州各区的整体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黄埔区、天河区、越秀区、南沙区、海珠区、番禺区。其中,黄埔区、天河区创新指数得分均为80分以上,是全市创新水平最高的2个区,且明显高于全市其它各区。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后五位的花都区、白云区、荔湾区、增城区和从化区。
各区创新发展呈现出自身的亮点。黄埔区的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劳动生产率,天河区的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越秀区的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南沙区的专利产出指标,海珠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得分表现优异。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要进一步发挥广州市和各区政府在R&D经费投入方面的引导作用,确保各项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实施。继续保持广州市和各区政府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力度,适当提升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继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吸引更多国内外科技成果落户广州。推进技术供给侧改革,促进科技成果供给与广州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结构优化。
(三)完善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
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部省、省院深度合作,形成优势研究领域。充分发挥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作用,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软环境。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提高政府服务管理效率,实现创新创业的便利化。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硬环境,完善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提升孵化育成能力和水平。
(五)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加强国际创新枢纽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集聚、流通、扩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着力打造南沙粤港澳深度合作区,推进南沙由广州城市副中心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提升,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