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俊(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如何构建中小城市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新余市打造锂电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是:顺应市场,坚持产业规划先行;紧抓政策机遇,打造全球锂电高地;组建平台,破解地方融资难题;多管齐下,进行全产业链招商;加强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用好产业政策,提高扶持质量;从技术、品牌、质量和管理方面努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纵横双向布局,完善和优化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是中小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2018年,赛迪智库对江西省新余市锂电产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余市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以及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举措,推动锂电产业成为创新能力强、后发优势明显的新支柱产业,并走在江西省乃至全国前列,其实践探索对我国中小城市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余市锂电产业发展的四大优势
新余市锂电产业主要产品有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氟化锂、丁基锂、金属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多个锂产品种类,以及负极材料石墨、电解液、隔膜、外壳盖帽、传统锂电池、动力与储能小型18650电池、32650大巴用锂电池等产品。
2018年1—9月,新余市56家锂电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31亿元,同比增长9.7%;预计2018全年可达220亿元。2017年,新余市锂盐年产能规模达7.5万吨,实际生产4.23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占全球锂盐产量的17.97%(全球产量为23.54万吨),占全国锂盐产量的34.28%(全国产量为12.34 万吨)。2018年,全市锂盐年产能规模预计可达10.6万吨,预计产量6.15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新余市发展锂电产业有以下优势:
(一)锂电原材料优势突出
赣锋锂业(002460)是全国锂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是我国深加工锂行业龙头企业,设有锂基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四个省级研发平台,拥有国内锂行业最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也是目前国内锂产品工艺技术最全面的企业,带动了金锂科技、智锂科技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赣锋锂业还拥有年产能10万吨的宁都河源锂辉石矿,以及加拿大国际锂业17.4%的股权、爱尔兰Blackstair锂辉石矿80%的股权、阿根廷Mariana卤水矿80%的股权和澳大利亚RIM公司43%的股权、江西锂业100%的股权,锂电原材料加工生产基础比较好,锂电原材料供应有保障。雅保锂业借助美国雅保公司锂资源及管理优势与江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盐技术优势,保持在业内的资源、技术及管理领先地位。美国雅保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盐产品供应商,江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被美国雅保公司收购重组成江西雅保锂业公司。
(二)科研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从制造强国战略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看,国家把发展新材料产业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新余市借国家发展新材料之势,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锂材料及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以及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研发平台。集聚了材料、化工、机械、电子等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科技空白。与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长期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达40余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2018年5月,新余市锂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三)生产制造后劲十足
目前龙头企业增资扩股意愿强烈。赣锋锂业募集资金11.5亿元,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2017年已建成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在建设1.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雅保锂业总投资16亿元,计划在在原有1万吨氢氧化锂生产的基础上,新建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项目;东鹏新材料年产1.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及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盐项目等。从产业链配套企业来看,新引进了科能伟达、通泰、超能通、江沃、沃能等一大批企业。科能伟达总投资27.2亿元,新上年产10亿安时全自动高性能锂动力电池组项目,一期年产4亿安时全自动化高性能锂离子储能电池全产业生产线已基本实现全面投产;通泰新材料投资5亿元新上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其产业规模和加工能力逐步扩大。
(四)锂电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截至2018年初,新余市锂电产业已基本打通了锂矿原料至锂离子电池生产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锂电池全产业链:以赣锋锂业、雅保锂业、东鹏新材料为代表的锂盐,以金锂科技、智锂科技为代表的正极材料,以斯诺新能源为代表的负极材料,以本一科技为代表的电解液,以通泰新材料为代表的隔膜,以赣锋电池、佳沃新能源、英泰能科技、汇亿新能源为代表的锂电池,以赣锋循环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以双华实业、晟源科技为代表的电池外壳。
二、新余市推动锂电产业集群发展的五大举措
(一)顺应市场,进行科学产业规划
新余工信委组织相关人员去全国多地调研取经,密切联系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学产业规划,完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新余市锂电、手机触控和LED产业集群三年倍增计划(2016—2018年)》,力争2018年锂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亿元;出台《促进赣锋雅保龙头拉动,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三十条措施》,力争到2020年底,锂电产业链及配套企业数达12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成为全球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等锂材料高地和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二)紧抓政策机遇,打造全球锂电高地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锂电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新余市锂电产业全面落实《促进赣锋雅保龙头拉动,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三十条措施》,重点打造全球电池级碳酸锂及氢氧化锂材料高地和锂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带动新余市和周边区县,借力使力,壮大、延伸和完善锂电产业链条,积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突破。
(三)组建平台,破解地方融资难题
做好服务平台,加强银企对接,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的支持力度,做实用好担保金、倒贷金,优先支持锂电企业。设立产业引导专项资金10亿元,给予龙头企业融资支持;做实市担保中心资本金,提升担保规模至45亿元;设立倒贷周转金近3亿元,帮助企业倒贷金额达150亿元以上;设立担保专项资金1000万元,撬动担保规模30亿元;发放“财园信贷通”“科贷通”贷款10余亿元,众多锂电产业链上下游和配套企业获得贷款、担保、倒贷、担保费补助等支持。
(四)多管齐下,进行全产业链招商
制定产业链发展路线图,明确产业引进的重点和关键。按照“以大引小、以配套引终端”的思路,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带头进行补链招商,围绕原材料、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物流、销售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实现了从延长和完善产业链向锂电产业集群的转变。2016—2018年初,先后引进了佳沃新能源、汇亿新能源等企业20余家建成投产,科能伟达全自动高性能锂动力电池、通泰新材料锂电池隔膜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另外还有30余个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之中。
(五)加强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通过给予物流补贴方式,开通与深圳、中山等地的免费直通零担物流;开创异地同城采购模式,打通南昌、长沙等地的物流通道,原料采购实现异地当天发货、次日到达。全市各园区工业地产已建成20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对进驻标准厂房的企业补贴房租的50%以上,可租售结合,前期租金可抵购房款;对锂电重点企业实行借资给企业装修净化车间等措施,平均缩短企业投产时间8个月,较沿海地区降低租金成本80%。新余市工业地产食堂、宿舍、公交等配套设施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几点思考
(一)用好产业政策,提高扶持质量
借国家政策之势,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产业发展引导专项、工业发展专项、工业企业倒贷专项、工业企业贷款担保费补贴和产业集群发展专项等资金引导作用,优选一批行业代表企业并加以大力扶持。用好生产性厂房定制、规模及设备奖励、平台建设,以及人才用工、能源保障和税收等一系列地方扶持政策,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后劲。
(二)从技术、品牌、质量、管理四方面发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
从技术、品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培育龙头企业,着力从产业基金、财政金融、项目推进、企业帮扶,以及产品应用、人才用工和物流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定的市场话语权、行业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比如,新余市不断加快培育赣锋锂业、雅保锂业、东鹏化工等核心企业,力争到2020年末,赣锋、雅保等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培育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5家以上,做优做强锂电产业集群。
(三)纵横双向布局,完善优化产业链
在纵向上引进上下游企业,在横向上引进关联性企业。在产业内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更多合作配套企业;在产业之间,加强省内外产业合作对接与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一批新项目,以集群化发展思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新余市坚持以动力与储能电池为核心,充分发挥锂盐产业优势,集聚一批正极、负极、隔膜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力引进动力与储能电池成组(封装)生产线,使锂电池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2~3家以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领先企业,强健壮大锂电产业链条。
(四)加强产业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物流、工业设计、设备租赁、供应链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推进工业固废处理平台、电镀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电商平台,以及洁净厂房、模具制造中心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建设,完善园区用电、交通、住宿、商业、生活等配套功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努力建设国家级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全球锂电产业高地。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