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科学家——《美丽心灵》与约翰·纳什

日期:2018-02-07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第二期p102-104

字体:【

/张九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美丽心灵》是根据1998年西尔维娅·娜萨描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同名传记改编的一部电影,2001年上演,2002年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奥斯卡金像奖。仅从获奖数量而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科学家传记电影。

纳什是如何成为数学家的

影片从1947年9月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开始。在一群优秀学生面前,教授阐明了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家赢得了世界大战,数学家破译了密码、制造了原子弹”,说明了科学中的竞争:“谁将是未来美国的莫尔斯、爱因斯坦,民主、自由和发现的先锋”;甚至还谈到了政治:“数学家将发表数学应用成果,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全球共产化活动划上边界”。这个简短的发言为影片人物的发展脉络打下了伏笔。

和纳什旗鼓相当的对手是马丁·汉森,他们都是卡耐基奖学金获得者,是惠勒研究所一个高级职位的有力竞争者。第一次见面,汉森甚至把腼腆的纳什当成了服务生。那个时候,马丁已经有两篇论文发表,纳什毫不客气地当众指出了论文不具备创新性。他的室友查尔斯·赫曼出现了,一个与纳什性格相反的、喜欢谈论酒色的人,试图把只知道工作的无趣者拉回到生活中。查尔斯说纳什没有处于“平衡状态”,“有两个脑袋半颗心”。纳什极度聪明,他认为上课是浪费时间,扼杀创造潜能。但不善社交,不喜欢别人,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他。他也与众不同,当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发表了论文时,纳什正力图提出自己的原创理论“博弈论”,以便使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但进展不大。在一次与马丁下棋的对抗中,纳什输了,陷入了更大的精神困扰,甚至呆在家里两天不出门。查尔斯陪他一起度过了诚惶诚恐的一段日子。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探讨了论文主题:“优势可逆的平衡态,可造成双赢的局面”。接下来的两次冲击:一次是众目睽睽之下他与一个漂亮女生交流失败,一次是导师对他能否毕业表示了担忧。一个科学家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电影为纳什呈现了一个镜头:众多的人把手中的笔放在了老科学家面前,就表示那个科学家的成就获得了承认。这一镜头在影片的最后得到了重复:众多的人把手中的笔放在了纳什的面前。

纳什把自己的草稿写在了橱窗的玻璃上,害怕失败的恐惧,让他拼命用头撞击玻璃,撞得自己头破血流。是查尔斯帮助他把橱窗玻璃砸碎,从屋子里走出,回到人群中。在与其他同学交谈亚当斯密理论的时候,幻觉中一个金发美女的出现帮助他找到了博弈理论的突破口:如果所有朋友都去追求金发美女,谁都得不到她造成失败局面;如果有人去找金发美女的女朋友,这些女朋友会劝阻这个人追逐金发美女转而追求自己,金发就会少了追逐者,大家各得其所,实现共赢局面。纳什认为,亚当斯密的团体获利来自专业和分工的理论是不完备的,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做对自己和团体的事,才是最佳获利。经过严密的推理演算之后,纳什把自己薄薄的手稿送到了导师手中,导师的结论是“论文颠覆了150年来的经济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突破可以使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是的,在与马丁的竞争中,纳什赢得了惠勒研究室的职位。

电影至此,把纳什塑造成为一个有成就的数学家已经完成。

电影如何表现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纳什被美国国防部召见。他的任务是应用数学工具,分析和破译国防部截获的来自莫斯科的密码。影片中,为了表现纳什的数学才能,出现的场景是:纳什完全无视国防部领导人介绍他们已经研发出的密码索引,直接观察满满一黑板的数字。这些数字不停地在纳什头脑中闪烁跳动,最后被破译地图上进入美国边境上的经纬坐标。就在纳什完成破译的瞬间,一个名叫帕彻的神秘大人物出现在纳什的眼前。这是纳什精神病的前兆,纳什的怪异表现未能引起国防部负责人的注意。

纳什进入位于麻省理工学院内的惠勒国防研究所工作,也承担一份教学任务。教学是纳什不喜欢的工作,理由是“上课不仅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他只要求学生能完成他布置的作业,不过他认为学生要完成这些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纳什进入教室后,听到了室外建筑工地的噪音,直接关上了窗户,尽管有学生抗议说关窗后室内太热。这个时候,影片的女主角艾丽西亚出现了。她让建筑工人换个时间来施工,解决了噪音和开窗矛盾的问题。这个细节显示,博弈论理论的高手,并非现实生活中的及格者。

刚患病的时候,纳什出现偶尔的精神游离。比如,他在与恋人约会时会突然走神,他在给学生上课时会忘记讲课,也无法完成正常的学术演讲。

病情严重的时候,纳什的所作所为已经不能自主。影片呈现的场景是,他被一个叫帕彻的大人物控制,听他指挥从事与原子弹研究有关的秘密任务。纳什想要挣脱,却被帕彻开着轿车一路追赶,他拼命奔跑然后抓走。

病情得到缓和的时候,纳什像一个幽灵在普林斯顿大学游荡。影片给出的场景是,纳什或喃喃自语,或大声喊叫,或手舞足蹈,或骑车描出∞的图案,不管旁观者异样的眼神,也不顾年轻人嘲弄的模仿。

艾丽西亚如何用爱情拯救纳什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艾丽西亚是一位集颜值、智商和情商三高一体的年轻女性。电影里给出的情节是,纳什正埋头思考问题,艾丽西亚询问纳什为什么迟迟不去上课,纳什问答是不会有人愿意听自己的课无人能解自己留在黑板上的难题,艾丽西亚把解题纸递给了纳什,随后向纳什发出了首次约会的请求。这次约会正式确立了艾丽西亚和纳什的恋爱关系,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浪漫的时间。纳什的求婚语言是数学化的:两人的关系是否长久保持需要一些可实证的数据来证明。与此同时,电影里插入纳什被幻觉影响的几个镜头。

结婚后,纳什的病情逐渐加重,纳什却不愿意对艾丽西亚谈及此事。艾丽西亚强行进入纳什的办公室后,看到满屋零乱不堪的、被剪切后的报纸杂志,大为惊讶,才发觉自己的丈夫已经陷入妄想狂而不能自拔了。艾丽西亚把残酷的事实真相告知纳什后,纳什试图用自杀来应对自己的病症,艾丽西亚因不忍看到纳什不得不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而垂泪。

艾丽西亚既要照顾纳什,又要照顾孩子。是什么在支撑她的这段艰难日子,艾丽西亚是这么说的:照顾纳什是一种义务,想到要离开纳什是一种罪过。尽管自己和上帝有时候对纳什会发脾气,但我和纳什已经成为彼此深爱的人。纳什情绪极不稳定,因为自卑特别是无法处理数学上的难题,有一阵子放弃了服药,差点害死艾丽西亚和孩子。纳什不愿重回医院,也不想伤害妻子,只好劝艾丽西亚离开。艾丽西亚坚持了下来,与纳什一起面对突发的病症,1978年后纳什逐渐回到了正常人的状态。

1994年,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颁奖典礼上,纳什给了艾丽西亚应得的最高评价:事业上我得到最高的成就,生活中我得到了最重要的人,在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我找了世界的逻辑和原由。我能站到这里,全是因为你。讲话结束后,纳什用一块手绢,这艾丽西亚送给纳什的爱情信物,擦拭着满眼热泪。而在听众席中的艾丽西亚,听到纳什的一席话,早已是泪眼婆娑了。

三个虚幻人物的自我隐喻

影片用三个虚幻人物查尔斯、帕彻和小女孩来表现纳什的幻觉。这三个人是直接进入画面的,影片中没有用镜头做更多的暗示,如果观众没有预阅读过关于纳什的传记或者影片的故事梗概,只有看到影片的后半段才会逐渐明白这些人是虚构的,才能领会导演的真实用意。三个虚幻人物,在纳什的幻觉世界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查尔斯作为纳什的室友,从纳什进入大学的那一天就出现了,如果稍不留心,观众会自始至终认为纳什的这个室友是真实的存在。纳什健康的时候,查尔斯总是对纳什的需要和彷徨提供及时的帮助;纳什生病的时候,查尔斯又对纳什的康复努力施以消极的影响;纳什恢复健康的时候,查尔斯对纳什的状况表示内心的疑虑。在无法照看小孩的时候,纳什以为有查尔斯帮他照看小孩。这样的查尔斯,可以看成是纳什现实生活中一个互补的自我。

帕彻作为控制纳什大脑的领导人物,是在纳什参加工作时出现的。帕彻出现在影片中的次数、频率、语言的严厉程度、对纳什的左右能力,显示出纳什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帕彻称纳什为最伟大的密码专家,纳什欣然接受了服务苏联的秘密任务,解开期刊所载内容中的密码;当纳什决定放弃任务时,帕彻以透露纳什为苏联从事间谍活动的秘密作为要挟,使纳什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帕彻想要杀害艾丽西亚,纳什要拼命保护艾丽西亚,预示着两人在争夺维持纳什精神正常的最重要东西——爱情。显而易见,帕彻是纳什精神失常的罪魁祸首,是摧毁纳什头脑中作为独立思考和自我存在的最大敌人。

小女孩是在纳什被确定为精神分裂症之后出现的。影片对此着墨不,对话也很简单。小女孩是查尔斯的侄女,称纳什为“约翰叔叔”。她几乎与查尔斯同时出现,当查尔斯问候纳什的时候,她是非常开心的。当查尔斯劝阻查尔斯放弃抵抗帕彻的时候,她是惊恐不安的。在纳什临近恢复的时候,她张开双臂想要得到纳什的拥抱。这样看来,小女孩代表着纳什头脑中重生的自我。

影片结束时,这三个虚幻人物同时出现,和年长的纳什一起,向观众告别。按照纳什自己的说法,这种虚幻人物在自己大脑的幻觉中仍然会出现,但他能掌控他们,就像节食者能控制食欲一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