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映辉(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创客空间遍地开花,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服务供求问题。亟待通过完善系统性的创客服务链,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实施政府引导,建立规范化公共服务机制;鼓励创客空间多元服务探索;有效运用政策外包,用活、用好、用足创客空间政策;增强服务精细化、个性化水平,实施创客全程服务;加快复合型服务人才培育,提供高水平服务供给等,实现创客空间的协调发展。
一、国内创客空间服务概述
创客空间作为开展创新活动和奇思妙想交融的场所,是研发积累的“引擎”,也是实现创意以及科技创新的源头。2010年创客空间引入中国,形成了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成都数据、青岛海尔等发展模式,并在创客服务需求及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快探索,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服务模式与特点(见表1):一是服务方式不同。创客空间主要由政府搭台或房地产商以物业租赁形式提供,作为服务主体。二是服务重点不同。政府主要以政策资金、房屋优惠、各类补贴等方式作为服务重点。三是服务需求不同。多数创客服务需求是筹资、急于产品转化及实现盈利性。四是服务阶段不同。多数创客空间主要引进或现有成果转移,少数为原创成果。尚未进入高端服务阶段。
表1 我国若干创客空间的服务运营模式
名称 |
地点 |
年份 |
研发领域 |
服务运营模式 |
北京创客空间 |
北京 |
2011 |
开源硬件、3D打印、可穿戴设备、机器人 |
以政府支持、会费、培训及空间、工具租赁等为主的综合型运营 |
北京硬创邦 |
北京 |
2014 |
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 |
以会费、产品售卖、融资等方式维持运营 |
北京IC咖啡 |
北京 |
2015 |
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的产业链创新创业服务 |
以企业融资为主维持运营 |
柴火创客空间 |
深圳 |
2010 |
开源硬件、机器人、智能家居、电子元件、LINUX及嵌入式开发 |
以会费、租赁空间及工具、融资等维持运营 |
TechSpace |
深圳 |
2013 |
智能家居、3D打印、可穿戴设备 |
以会费、租赁空间及工具、融资等维持运营 |
京东E世界 |
深圳 |
2015 |
可携带设备、人工智能 |
以大企业的融资维持运营 |
上海新车间 |
上海 |
2010 |
3D打印、智能家居、机器人 |
以会费、捐赠和融资等维持运营 |
杭州洋葱胶囊 |
杭州 |
2011 |
艺术品、音乐与摄影等智能家居 |
以会费、捐赠和融资等维持运营 |
青岛海尔 |
青岛 |
2016 |
智慧家电、智能家居 |
以“创客学院—创客工厂”为主线,为创客们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提供供应链匹配和生产试验服务。以“创客实验室—创客市场”为主线,从社会范围内挖掘出优秀的创意与解决方案,通过创客市场来吸引外部资源介入,以最终实现产业化。 |
DimSumLabs |
香港 |
2013 |
可穿戴设备、DIY硬件 |
以会费、会员捐赠和募捐等自我管理维持运营 |
二、创客空间发展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创客空间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但在创客空间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策拥挤不堪,创客无所适从。目前,全国相关政策达到5000多种,加上地方出台的政策,可谓多如“牛毛”。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各地相关政策累计至少上千种。政策频繁出台,但真正落实到创新实体及政策配套等,撒胡椒面多,精准服务少;刮风措施多,持续服务少。由于出台政策应接不暇,加之出处多个部门,差异性较大,创客团队与创新企业无法把精力去关注政策的落实上。
其次,体制“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在制定及实施创客空间政策方面,部门之间在职能、利益、考核等方面交叉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出多门;在创客空间主导方面,党政部门以及群团等组织一窝蜂、齐上阵。深耕的少、分食的多。一些部门闭关自守,相互制肘。有利齐插手、无利全推诿,谁都在管,谁都不管,谁都管不好。一些出台的政策低水平重复,形式大于实绩。造成资源投入浪费,成果转化率低下,科研经费成无效投入。亟待围绕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创客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实现从政策推动向制度引领、从协同创新到系统创新转变。
投入“一锅烧”,资源难以集聚。调查显示,创客空间服务多数“粗放”。一些部门“轻服务、重撒钱”,将名目繁多的资助计划、财政专项、奖励补贴等当成创客服务的主要手段。创客空间一般比孵化器门槛更低,是为初期创业者提供成长和服务的平台,主要面向公众群体开放,采取部分服务免费、部分收费,或者会员服务的制度,为创业者提供相对较低成本的成长环境。孵化器是针对进入创业阶段的企业的。但多数将创客空间与孵化器“一锅烧”,难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一些政策实施“有点无链”,项目投入点多、面广、分散,结构不合理,配套率偏低,聚集度不高,影响了政策实施的实际效能。
第三,增值服务能力弱,好看不中用。从调查来看,以高端人才为载体的创客空间数量还不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质量有待提高。多数创客空间营利模式不明确,主要以政府资助和做房东收租为主,据艾瑞咨询数据,以房东、二房东作为创客空间主流服务的占81.2%。不少创客空间、孵化器存在着明显的“空壳”现象,甚至滞存了不少“死了”的或不死不活的“僵尸企业”。一些创客空间、孵化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据调查,超过70%以上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增值服务能力较弱。有些创客空间、孵化器运作主要采取“贴牌”或政府投资或信贷方式,其任务主要用于套取政策红利、争取项目融资,往往是形同虚设,一窝蜂上,一窝蜂下,好看不中用。
第四,政策尚有空白,服务有差异。国内外创客在服务方式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国外一般采取市场化行为,国家一般没有政策支持。国内出台政策作为鼓励创新创业的杠杆,但对引入国外创客空间进入国内的政策尚处空白。一些创客空间及孵化器都是采取自我供给式培育。对外国创客及其创客空间在本地如何扶持等,还没有相关政策。另外,对集科研、孵化、应用为一体的创新空间,还没有相关的扶持措施。对“二房东”的创客空间作为扶持对象,也尚未适时地做出政策性调整。亟待政府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并加以政策引导和扶持。
三、创客空间服务的主要需求
为加深考察了解创客空间需求及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选择在山东居于前列的青岛创客空间及创业者对于服务需求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出相关分析。
1.对于创客空间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看,有81%的创业者知道创客空间的含义及内容(见图1)。接近五分之一受调查者并不知道创客空间的内容和含义,这个比例与学生创业者的比例(23%)以及与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创业者的比例(18%)大体相当。对于创客空间的了解途径,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上网查询(如图2),这与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更加方便了创业者们获取创业资讯。此外还有44%的创业者是通过朋友推荐的方式了解到创客空间,说明了在创业者圈子内部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图1了解创客空间的含义 图2 了解创客空间的途径分布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7%)了解过青岛地区的创客空间,并给出了创客空间的名称(见图3)。对于创客空间服务内容的了解程度,如图4所示,大部分创业者是介于基本了解和了解一点的状态,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都很少,说明有一部分创业者对于创客空间的服务内容了解还不够深入,这显然不利于创客空间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用。
图3 对青岛地区创客空间的了解程度
图4 对创客空间的了解程度
2.对于创客空间的服务满意度分析
对于创客空间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上来说还是较为乐观的。但是也可以看出,非常满意创客空间服务的创业者只有四分之一多,这说明创客空间的服务做得还不够完美,此外还有11%的创业者对于创客空间的服务是不满意的(如图5所示)。
图5 对创客空间的满意度总体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如图6),创业者对于创客空间服务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创客空间内的入驻创业者太少,业务协作的范围有限,占比接近调查者的一半(42%),说明现在的创客空间的人气明显不足,需要加大服务力度,来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入驻。然后在列出的其他四个选项,也分别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创业者是不满意的。
图6 对创客空间服务不满意的地方
另外,针对选项的局限性,问卷调查还设置了其他意见来征集创业者对创客服务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意见有:交通、生活配套设施不健全;场地过小,开放时间太短,与创业者的工作时间不匹配;手续太繁琐,关系户严重,只服务皮毛,对初起创业者的根本问题没有帮助;政策过于形式化,大众化,不能满足具体需求,等等。如有创业者反映,他进驻的创客空间每天服务只有三个小时,形式化严重,创客空间沦为个别单位骗取政府补贴的工具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于创业者最希望得到的创客服务,统计结果显示(如图7),在融资服务、政策咨询、技术指导、项目交流与推广以及市场运营五个方面,都有接近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做出了选择,此外数据显示创业者们对于财务、法律等顾问服务、场地租赁方面的服务也很需要。还有部分创业者提出了基础设施方面的要求。
图7 创业者最希望得到的服务项目
在创业者最迫切急需的服务方面,如图8所示,创业者最急需的服务是资金支持(70%),其次是税收优惠(58%),都是跟资金有关系,这也明确了创客空间亟待解决的是投融资服务建设,有效地拓宽创业者的融资途径,建立健全的投融资环境和制度,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决定着创客空间的服务质量。其次在财务、法律、专利等咨询服务、宣传推广、市场化供应链平台建设、人才政策、房租补贴等方面,也是创业者们急需的服务项目。
图8 创业者最急需的服务项目
四、亟待完善的创客服务机制
由此可见,在创客服务需求及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若干短板亟待弥补并加以完善。
1.完善系统性的创客服务链,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
提升创客空间服务标准,破解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利益牵绊,增强服务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完善创客服务配套链。加快改革创客空间“二房东”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孵化+投资+产业”的新型服务模式,构建“研发—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加速器—专业园区”的服务路径。推进创新链、资金链、利益链、服务链的“四链合一”,打造一个能够为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2.实施政府引导,建立规范化、多样性公共服务机制
以政府引导海尔、潍柴、浪潮等专业化创客服务为借鉴,建立规范化、多样性的科研、创投、产业型创客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服务中介系统的服务功能,加快形成“七位一体”(府产学研资介用)的“创客共同体”及其服务机制。在落实创客政策方面,进一步理顺人社、发改、科技、财政、税收等政府部门的关系,确保创新资源共享和政策有效对接。通过完善中介服务网络系统,构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中介服务机制。
3.尊重创客首创,鼓励创客空间多元服务探索
由于各地创新资源、创客机制、文化环境、发展阶段等不同,要尊重和总结创客服务首创。不搞政策“一锅端”、模式“一刀切”,支持多元化的创客服务实践探索。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完善创客空间多元服务模式与机制,鼓励创新型大中型企业、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院所建设创客空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引领平台。通过深入一线总结经验,形成创客服务实践行之有效的模式、品牌及其运作机制,并推进别具一格、禀赋资源、地方特色的创客服务科学健康地发展。
4.有效运用政策外包,用活用好用足创客空间政策
目前,大部分创业项目处于创意形成至持续投入阶段,已盈利的项目较少。亟待委托独立第三方咨询研究机构对创客空间服务进行年度系统评估。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及创客空间、孵化器对相关创客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政策分解及应用推广。鼓励与支持创客向相关机构购买科技服务。以项目补贴机制及政策服务外包,提供正确的路径指导,用好、用活、用足创客空间政策,加快政策优惠有效、件件落地。通过进一步降低创客创业成本,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与发展后劲。
5.增强服务精细化、个性化水平,实施创客全程服务
不断提高创客空间服务水平,在服务程序、细节等方面做出改进,增强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创业者急需的资金支持、政策解读、咨询研究、交流推广、技术指导等方面,要加大服务一线的力度。可借鉴杭州“拎包客”、深圳“一站式服务”、成都“校地企双创”、苏州“创客邦”等城市的创客服务经验,建立“随叫随到”的贴近服务、精准服务机制,解决为谁服务、如何服务、一流服务等问题。以对创客的精细化、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满足创客的实际需求。通过制定全省统一的创客服务指南、考核标准,推广“捆绑式”、一条龙、“点对点”的全程服务责任制,加深对创客空间服务的约束力与责任心。
6.加快复合型服务人才培育,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给
满足创客服务需求,提供优质一流服务,要建立复合型人才创客服务团队。通过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给,围绕孵化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载体,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创投机构、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各种资源加入,联合相关研究机构、院校、企业成立专业性的创业培训机构,推进“三合一”的创业辅导,鼓励创客空间内外资源对接。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协同能力、实际经验,能够驾驭“府产学研资介”合作的复合型服务人才,进一步发掘新型创新模式和服务机制,带动创客空间群发展壮大。
7.加大服务宣传推介,做好一线政策解疑释惑
调查显示,多数创业者对创客空间服务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了解程度不够。需要相关部门组织创客空间、媒体等,采取多种形式,深入一线,做好政策的解疑释惑,以及配套服务工作。可借鉴北京中关村“系列推介”经验。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实施服务推介活动,包括服务发布、案例征集、专家点评、品牌评选等,以多种形式来宣传、推广和落实政策服务。通过送政策、送专家、送项目、送服务,采取政策宣讲、服务推介、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等模式。
【关于作者】
隋映辉,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科学智库)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青岛社会科学院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等。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