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推动海南自贸港创新驱动发展

日期:2021-03-10        来源:《科技中国》2021年第二期pp.12-14

字体:【

  傅晋华1,马晓玲2

  (1.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在海南全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和自贸区不同,中央对海南自贸港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强调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在此要求下,海南自贸港只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才能真正落实中央赋予海南的改革开放新使命。因此,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作为海南自贸港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方向,打造海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一、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成为新时代海南自贸港实现创新能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全球范围看,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有利于海南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创新全球化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强,全球创新网络逐渐形成,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促进创新全球化向前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有利于海南抓住创新全球化带来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首先,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创新优势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将对全球跨国公司的境外研发投入战略产生积极影响;其次,海南目前的创新优势均集中在全球关注的大问题上(比如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和种业创新等),利于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共同攻关;第三,海南省域面积小,在“全岛同城化”战略下利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快速提升改造,从而能够为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从国家层面看,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有利于海南融入国家开放创新战略,提升在国家开放创新体系中的战略位置。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创新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核心路径之一,一些重点区域(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等)的开放创新已经升级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对于海南而言,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实施中将发挥关键作用;其次,海南自贸港被国家赋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等战略定位,开放创新是先行先试的重点任务之一;同时,国家“双创”和海外人才引进战略为海南开放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上述各种利好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海南自贸港将有条件成为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一样的国家开放创新重点示范区域,在国家开放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区域角度看,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有利于落实海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向世界开放始终是海南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开放的大环境将为开放创新提供优质的发展“土壤”,允许海南在开放创新领域进行一系列政策上的先行先试试点,促进区域开放创新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海南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在产业层面,开放创新将推动海南主导产业由旅游、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层面,开放创新将促进海南高新技术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迅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社会层面,开放创新将能够有效提升海南科技形象,推动全民科学素养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二、海南自贸港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主要挑战、总体思路与建设目标

  从全国范围看,海南是一个科教基础薄弱、区域创新水平较为落后的省份,开放创新面临许多挑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缺乏相关产业配套。长期以来,海南的产业结构以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体量较小,不具规模效应,同时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利用外资的质量不高。近年来,海南省利用外资的数量尽管在不断增长,但是存在产业结构不均衡、总体规模偏小以及引进外资的来源地比较单一等问题。三是区域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缺乏针对开放创新的顶层设计,相关政策还比较零散。四是区域开放创新面临较为激烈的地区竞争。在当前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快,并且资源总是流向创新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海南在地理位置上距离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较近,容易面临“虹吸效应”障碍。

  但是,建设自贸港为海南开放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之前的开放创新做法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自贸港建设的要求。如果将海南过去30多年的科技发展定义为开放创新1.0版本,那么在自贸港建设时期,海南的科技发展将进入开放创新2.0时代,即构建面向全球的海南自贸港区域开放创新体系。在总体思路上,应充分把握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真正把开放创新的视野放到全球范围内。未来海南自贸港区域开放创新体系应具备三个“全球化”特征,即创新活动全球网络化、创新要素全球快速流动及创新组织全球高度开放。二是海南要成为中国开放创新制度改革的“样板”。和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开放创新程度总体还较低,海南凭借自贸港的制度创新优势,可以在开放创新的制度改革方面有所作为,在某些关键制度改革上可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进行试点,为全国开放创新改革提供经验借鉴。三是把区域开放创新体系建设摆在海南地方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位置。自贸港建设为海南科技创新管理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海南“4·13”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建设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以区域开放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既符合一般科研规律,也符合海南新时代发展需求。

  在具体建设目标方面,海南自贸港区域开放创新体系应着力实现“四个”开放创新。一是实现组织的开放创新。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一个开放的研发组织体系能够有效帮助本地创新主体充分运用全球智力资源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海南应以更加开放的组织推动更加开放的创新。二是实现人才的开放创新。海南要在人才开放创新,特别是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有所作为,为全国该领域的制度创新进行改革试点。三是实现资金的开放创新。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吸引国外研发资金的规模还很有限,海南要想真正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就必须实现研发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四是实现制度的开放创新。自贸港改革创新的关键变量是开放,特别是面向全球的开放,因此,未来海南推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更多考虑开放的因素,将开放作为制度改革的关键变量和核心要素。

  三、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海南自贸港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制度创新优势,在科技创新管理领域实施政策改革试点,真正实现组织、人才、资金和制度的开放创新。

  关于促进组织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走出去”给予差异性政策扶持。鼓励海南省内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开展高端技术研发合作;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发新产品。二是结合扩大自主权改革,提升海南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国际化水平。加快放开海南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的任职限制,推动公立科研机构负责人任职试点,并开展科研机构一定比例外籍专家岗位聘用试点;在试点中,尤其要放开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任职限制,允许高端外籍科学家承担;同时,允许和鼓励国际科技组织、境外高水平大学在海南境内设立科研机构或其分支机构。

  关于推动人才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一是设计完善“精准引才”政策措施。重点围绕海南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并定期发布海南省引进外国人才指导目录,对符合引才指导目录的国外科技人才提供“绿色通道”。二是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在签证和居留申请、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海外专业技术人才特聘高端职位、开展境外高层次人才高级管理岗位聘任制试点、降低外商投资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上的先行先试。

  关于促进资金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一是吸引在琼的外资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海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发挥跨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二是重点推进基础研究领域省级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在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重点领域深化基础研究和大科学研究的开放与合作,鼓励外籍科学家以合作研究等方式参与基础研究项目。三是调整现行财政性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的管理政策(比如,国际科技合作经费跨境使用,以及国外机构、科学家使用国拨经费等),实现无障碍交流与合作。

  关于推动制度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我国开放创新改革试点少,政策落实进展较慢。2015年国务院批复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主要侧重于产业发展,缺少综合性科技创新领域的开放创新试点。为此,建议国家在海南自贸港实施综合性开放创新改革试点,加大相关政策先行先试力度。重点针对区域开放创新环境与国际规则接轨、扩大地方科技计划开放水平、完善国际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提升科研组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开放创新体系,为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本文是2019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研究”(项目编号:ZDYF2019237)和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海南自贸试验区(港)科技创新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DYF20182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