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科技探索与实践

日期:2019-03-19        来源:《科技中国》2019年第三期pp.77-83

字体:【

  文/栾润峰(北京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在以政府行政为主的监管服务场景下,探索和实践更多主体参与、融入更多科技手段的多元监管方式成为必要。本文试图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国内外的监管手段的对比,通过展示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理念,着重描述最新科技的组成以及如何让高科技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中,进而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

  本探索与研究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掺假制假、环境卫生、违法生产、违规经营、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参与不足、经营不规范、食材污染溯源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食品服务提供者种类繁多,食品服务链条较长,加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落后,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法律法规、操作规范要求不健全等,导致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本文以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为背景,结合当今涌现的最新的高科技最佳实践进行介绍和分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旨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多元化,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更高要求。

  一、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主要包含:(1)食品原材料的源头污染;(2)从农田到餐桌之间的食物链污染;(3)食品企业的违法生产、违规加工、掺假制假、卫生保证能力差、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无证无照生产加工等恶劣现象;(4)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足;(5)食品服务提供者安全意识薄弱、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溯源管理难;(6)各级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尤其是在政府监管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监管模式单一、监管成本较大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又疲于应对,没有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进行高效监管。

  二、国内外解决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以政府主导,通过整合不同的部门,形成政府合力,通过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标准,配置人力资源进行监管,主要工作集中在消费者安全宣传、政府巡查、抽查、企业自查、建立风险评定等机制上进行安全监管。在世界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也时常发生,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例如,欧盟食品安全局设有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小组,对汇总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分析,并做出评估,根据其危害程度向各成员国发出信息,以便各成员国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防控措施。(2)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政府已基本达成共识,未来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该是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预防性体系。(3)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加强风险信息分析和应急处理能力,普遍采取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跟踪、采集和分析制度,对所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预测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例如,1979年欧盟委员会开始实施风险评估通报制度,并正式启用了食品、饲料快速预警体系。(4)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欧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欧盟国家销售的牛肉制品和生鲜水果、蔬菜都要具有可追溯功能;美国通过联邦立法来要求动物产品必须使用标识;日本通过立法要求牛肉产品必须可追溯。(5)提高食品安全管理透明度。例如,美国制定了“行政程序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信息公开法”,以法律的形式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和透明,让公众参与和了解食品安全管理过程。(6)严格处罚制度。美国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法国通过标签上的保质期,一旦发现有过期食品,商店就得关门。相比国内而言,国外通过信息化、科学技术来进行安全监管要更为领先一步。

  三、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监管思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高速融合发展,信息化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食品安全由“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树立信息化监管思维,探索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成为构建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必须手段。围绕监管需求,促进数据共享利用,加快建设市级和县(市、区)级监管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数据构建智慧监管模式已经成为必要的方式。充分汇聚注册、许可、日常检查、行政处罚、检验检测、追溯工作形成的各路数据,对内整合归集、对外信息共享,对上形成数据支撑、对下提供数据资源,并加以整合分析利用,形成真正的监管大数据,助力一线监管工作,促进社会的协同治理,实现“数据共享”,真正让信息化成果惠及人民生活,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四、新技术应用于智慧监管的基本理念

  通过信息化辅助监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传统方式的信息化要通过固化需求,然后形成各种信息系统来实现辅助监管,对于监管的需求变化和场景变化的响应能力不足,数据的真实性也很难保证。随着新的软件模式和科技的发展,这一弊端将改变。例如: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技术创新形成的随需而变的软件模式,突破了传统软件工程的思维,打破软件固定的、不能随需所变、不能灵活调整的僵化使用缺陷,力求构建更加灵活多变、所想即所得的领先的软件模式。金和网络公司将这种最近的高科技技术和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充分结合成为了行业的最佳实践,它以精确管理平台作为基础,通过生成聚合技术构建各种信息的采集端,通过大数据平台作为数据的融合和信息的分析引擎,进而形成了以真实保真数据采集为基础,以分析模型作为需求的支撑,以数据分析作为服务工具为各级部门提供所想即所得的领先的智慧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核心在于解决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的问题。数据产生的来源由4部分组成:第一,来自于被监管者,主要是企业的基础数据、日常的自检自查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全面、真实的事实数据的采集,可以实现被监管者的真实画像。第二,来自于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对被监管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产生的数据。第三,来自于消费者大众的数据,比如举报数据、评价数据等。第四,来自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比如关键监控部位的摄像头、传感器等环境监测的数据。通过对这些事实数据的采集融合归一化处理后,通过数据分析归类等加工技术就可以为各个层次的使用者,包括基层所、区县局、市局、省局、国家局等提供数据服务。

  该理念的本质是通过对数据的保真和全面的采集,以及通过生成和聚合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所采集的事实数据的再加工就可以实现所想即所得的服务,同时也为政策制定、管理设计、监管规划等提供强有力的可靠的支撑。

  五、普及实现智慧监管的技术工具

  通过在理念、技术上的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的智慧化就成为可能。通过充分地融合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集成视频监控技术、终端各类传感器技术、终端五定保真数据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同时围绕食品安全运行参数和具体的监测数据,形成全方位多源数据加工方案,构建大数据预测预警方法、可视化分析、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建立可视化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企业数据及信息展示、风险预警、网格管理、应急指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这些技术的应用,既实现了借助社会公众力量解决食品安全治理问题,让“多数人管少数人”,让监管部门“减责、高效”,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智慧聚焦到可能发生问题的食品服务提供者身上;又为政府提供了全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辅助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全面支撑应急指挥,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就可以对数据收集及食品安全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识别,进而实现风险预警报警;同时通过构建违法、违规、信用、社会焦点、消费焦点等模型,针对风险高发的责任主体进行靶向治理。

  以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这种新的技术理念和应用模式,已经日趋成熟,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开始逐步地推广使用,根据不同地方的各种场景情况和多变的特殊性管理需求快速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最佳实践案例。比如,下面这些技术的应用。

  1.食品安全信息采集技术

  智慧监管最佳实践方式就是打破了只有政府主导监管的模式,通过将消费大众、责任主体、监管单位、政府全部纳入进来,形成四位一体的大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才是最佳方式。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提供全链条的技术组成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包括消费者可直接通过直播看到企业情况,包括地理分布、餐厅环境和餐厅信息;同时也为企业主体提供了各类自律和管理工具,比如自检自查、培训、考核、人员管理等;对于监管部门也提供了巡查、量化风险评定、通知、培训等工具;对于政府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工具等。这些工具不仅仅为各个参与主体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成为了智慧监管的信息采集终端,通过各个部分的数据采集汇聚实现智慧监管。而所有这些功能都高度集成于一个平台之上,实现了一个真正的智慧监管平台,其特点是:彼此之间既独立又高度集成,摒弃了系统分散、数据无法统一和造成信息孤岛的弊端。

  2.责任主体信息监控技术

  对食品服务提供者的基本信息掌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各级辖区的企业总量、辖区企业分布情况、辖区企业类别、辖区资质证件完善度、辖区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情况、自查情况、处罚情况、风险情况、企业信用情况等进行掌握;依托智慧监管平台的企业入驻功能、五定信息采集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量化等级技术、自检自查技术、巡查执法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技术、培训考试等技术,全面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融合,并建立数据可视化视图,从而充分掌控有关信息。

  3.视频监控及直播技术

  通过视频监控和直播技术,可以全方位地针对餐厅的风险点进行监控,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比如全国开展的阳光餐饮工程,通过该技术可以将消费者、餐厅、监管单位、政府等部门充分纳入监管监督力量,进而形成四位一体的社会共治模式,这种模式是倒逼主体责任落实的有效方式。阳光餐饮工程的推进和执行是智慧监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来推进阳光餐饮工程,既解决了推广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监控阳光餐饮的执行效果,包括辖区实施阳光餐饮的企业的覆盖情况、企业监控点覆盖情况、消费者参与监督情况、设备在线情况等,这样可以充分地掌握企业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

  4.决策支持技术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监管核心部分除了能够通过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识别风险问题,最重要的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辅助监管部门进行解决问题。大数据决策支持方案通过数据融合归类技术将问题点进行归类,主要有三类:一是企业信息资料完善类,二是阳光餐饮问题类,三是违规违法类。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系统会自动识别相关类别的风险企业;企业识别后,通过智慧通知技术,会自动地给相关风险企业发送监管整改通知;对于通知发送后的执行情况,系统会通过数据进行跟踪,比如哪些企业收到了,哪些企业整改了,包括宏观的通知效果追踪,比如对比一段时间后智慧通知后的整改效果变化情况,是多了,是少了,对于屡教不改,多次通知整改的企业自动识别,最终靶向治理。

  5.形势研判技术

  形势研判技术主要是对于辖区内各个风险情况进行的计算机辅助判断。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方式,系统自动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通过构建风险研判模型,系统自动按研判预案进行问题企业标注,进而让有限的执法力量聚焦到重点有问题的风险企业的监管上。

  6.风险预警技术

  风险预警技术是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非常核心的部分。通过大数据融合的各类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巡查执法信息、自检自查信息,以及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等实时监控采集的信息等,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风险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预警报警,进而,让执法力量第一时间获知风险点、风险严重程度、风险危害范围等而采取及时的应急处置与应急保障措施。

  7.网格管理技术

  网格化管理是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GIS地图技术对区、街道、社区等的企业责任主体的信息以及所辖区域的巡查执法力量进行标注,自动和相关基础数据进行挂接,通过对基础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制成数字和图形报表,用柱状图和饼状图来显示,突出重点、全盘分析,一目了然。同时还建立了一个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系统可以自动对各级组织机构进行排名,包括突发事件处理情况、日常巡查情况、执法处理情况等。考核是系统的重要内容,是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制定考核制度,形成事事有考核,人人有考核,以及责任追究机制。

  8.应急管理技术

  应急管理系统是基于多方数据的归一融合,形成的针对突发及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一整套机制,包括事件接报、事件追踪、事件处理、事故地点的企业分布、道路交通情况、执法单位分布及信息、相关应急人员信息、各类物资设备保障信息等。系统通过构建多套应急处理、应急指挥预案模型,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可视化通讯与交互沟通技术、路径最优规划技术、形势研判技术、保障物资及设备的跟踪和调度技术等实现应急综合指挥管理。

  六、总结

  通过高科技和实际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相结合,来实现有效的监管是未来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方向。优化政府主导监管的单一模式,让食品安全的相关主体都参与监管势在必行,摒弃政府及监管部门高成本、高投入、效率低下的流弊是必要的工作,通过高科技、保真数据的采集,以及智能分析的手段来实现让多数人管少数人是非常有效的工作思路。以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解决方案,已经成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最佳实践。该方案基于手机移动终端、Pad移动终端、大屏、PC等展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实现了智慧监管的可视化、决策化、智能化过程。同时,可以根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开展智慧监管工作,通过对各个渠道数据的融合和归一化处理,以及对实际监管场景构建各种风险预警、问题识别模型,可快速地定位问题及风险点;通过辅助通知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信息调阅技术、应急指挥相关技术等实现真正的靶向治理、智慧监管,进而提升监管效能。该方案为食药安全的应急预警和社会共治提供了技术手段,也有效地加强了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环节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为面向食品安全全过程的辅助决策与面向公众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提供服务,为食品安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