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映辉(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落实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必须要有结构科学、配套合理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或地区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动辄构筑“人才高地”,高价引进海内外人才。虽然貌似人才规模庞大,但专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积累日甚,但产业化缓慢;政策措施不少,但多数不能落地。造成了“点高面低”、引进人才积压浪费,却又不得不面对结构性、体制性的“人才荒”的奇怪现象。
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学研资介合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人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以往体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科技人才及资源的需求,要求具有科研、设计、工艺和生产管理的人才规模,还要求配备一批高水平的营销人才等专业人才。但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移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和扶持,既要在成果转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得到认可,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还包括在行业里的领军影响力、用户的认可度以及项目投资信贷等优势。如果人才需求结构及储备与上述产业链接环节的要求不搭,就必然成为制约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科技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实际上,新旧动能转换在不同的资源禀赋、体制机制等条件下,会有不同类型的人才资源需求。这意味着,新旧动能转换不是对人才的生拉硬引,而是伴随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扩张的自然需求结果。这就不仅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具有大批符合国际视野、复合型与具有执行力的战略型管理人才。
实践证实,在中央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确定之后,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的制度与政策以及所体现的优越性、创新性,主要依靠能够熟知国内外科技经济态势、脚踏实地发挥制度比较优势并娴熟、有效地实施政策的人。如果空有洒洒洋洋的创新战略和发展规划,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本土特色、讲大局、懂管理、负责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战略根本无法到位,政策也必然无法落地,新旧动能转换规划也就不了了之。
因此,新旧动能转换不是一种孤立的单边计划与战略行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需要合理任用复合型人才,破解单一部门和机构利益,实现“府产学研资介”合纵连横、协调发展。没有以复合型人才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政府要将政策扶持的重点放在:一是既要积极引进人才,又要抓两端、接环节,补短板,加快产业创新人才载体建设。着力加强科技产业人才链接与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运作机制的研究,加快产学研资介媒为链接的园区建设,以合理人才结构及产业集聚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以人才配套建设服务科技产业高地建设,确保人才资源开发与科技产业发展相适应。二是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科技转化联盟,鼓励学科交叉渗透,破解市场壁垒和部门、行业之间的利益排斥。搭建集聚多层次人才配套的活动平台。充分挖掘跨行业、跨学科领域的人才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合作组织及企业、院校、研究机构、投资商、中介服务领域的联系沟通,精心组织跨行业协作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强化网络信息服务,确保“搭桥唱戏”、对接服务取得实效。三是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口惠实至。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感情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与市场为导向、社会力量评价与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与人才的联系制度。依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评选人才活动,不断加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激励力度,持续奖励一批成果丰硕的创新创业人才,表彰贡献突出的人才合作组织和社会机构,形成鲜明的政策激励导向和政策体系。四是完善宽容人才、服务人才的创新发展环境。重点解决高端人才的住房、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问题,抓紧建设满足紧缺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居住需求的人才住房,逐步解决人才的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采用社会化运作模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提供人才福利建设,加快改善人才的政策待遇,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待遇与公务人员待遇的政策并轨。五是完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探索委托独立第三方或依托专家库对人才进行评价考核制度,以社会评价、创新实绩和同行评价,而不是依靠人际关系作为人才评价标准,通过完善和量化人才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人才绩效考核导向。不断完善体现创新成果的实际贡献、真实价值的统计体系,把体现人才的真才实学、实际贡献等作为人才评价和考核的主要内容。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证实,以人为本,既要体现在人才战略与政策方面,更要落实到制度创新或政策设计方面,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有金钱补贴,没有情感投入、舒心环境。完全忽略了制度创新或政策设计的人的主要作用和驱动价值,必然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只有通过确立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合理配置链接互动、合理层次的人才队伍,形成“产学研资介”协调发展、有效实施的优秀团队,才能实现战略到位、政策落地,才能完善创新制度、改进激励政策,形成高效体制。
总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最忌讳的是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自以为是。具体表现在科技转化、人才激励、产业配套、政策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虚头巴脑“放空炮”。说一套、做一套,口惠而实不至。因此,必须做到战略落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首先,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要有科技成果、高端制造的强力支撑,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的配套,以此为抓手带动区域的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一些城市或地区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与规划主要是要个“国家名头”,既没有研发团队、科技项目支撑和关键核心部件配套集群,也没有“府产学研资介”的有机链接和高端制造项目的战略储备,实则是名不符实。所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必须落实到科技成果、产业政策及其支撑项目,以及关系民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高端制造为实体经济主体,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其次,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要涵盖区域创新的范围,由科技项目拉动转向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由以往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向改善创新环境、增强创新性、知识性的软实力竞争转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是在若干具有本土特色、研发优势、产业基础的领域有所突破。以差异化、独占性、个性化的科技创新成果为牵引,有选择、可链接、跨学科、跨地区的建设战略性科技产业园区和新型产业集群,避免全面出击、盲目投入,趋同发展,劳而无获。
第三,要谨防发展“战略悬空”“政策漂移”“措施缺位”。避免华而不实的创新战略、政策、规划,一波波高调出台,又悄然无声出局。切忌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的是一回事,具体实施又是一回事。注意偏离以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创新项目和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现象,避免增长粗放扩张,发展滥竽充数、投入血本无归。
第四,完善决策科学体制,加大对创新项目及投资政策约束与评估监管。避免投资创新项目“天女散花”。抓住关键的少数,做到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实现投入资金使用接力、有序和效益最大化。同时,对于选择创新项目,要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符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链接配套。注意对创新项目投资进行科学综合评价及动态监控。
第五,调动和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与民间资源,善于驾驭科技经济发展规律。政府要精通“善搭桥,会唱戏”,明确如何“有为而治”或“无为而治”。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通过重视“府产学研资介”服务平台及跨行业、全链接、一体化的创新联盟建设,积极培育创新合作发展的优良环境,加快高科技、低能耗项目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资源整合,提高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协调力。
总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推进人才资源整合和专业结构调整,积极而不盲目引进人才。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匹配性,注重人才引进的适用性,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成本。注意结构合理、层次搭配、系统配套,围绕科技创新项目与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多层次、有重点地引进,特别要加强专业人才的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注意培养和引进科技与经济的战略性、复合型人才。通过扬短避长,充分挖掘人才专业优势和实际价值,避免将没有产业与资本运作能力的研发人才推向商业化,以便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以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引领、集合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形成以“高端人才+研发成果+项目支撑+产业集群”为系统一体的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制高点。
【关于作者】
隋映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青岛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等。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