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专家)
“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复兴古代的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只是借助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激活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关键词是21世纪,开创21世纪新的合作模式。空间上,也不是简单的65个国家,加强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科技园区、科技合作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淡化所谓65个国家的概念,一带一路的特点是开放、包容,所有的国家都可参与。这也是我今天讲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纠偏。
人类有两大创新模式,一种是美国节省劳动力的效率驱动型;第二种是欧洲节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这两种创新模式都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总之是要钱,是资本驱动的创新。美国创新往往还是圈钱的手段,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多在劳动力与资源,美欧创新模式带来灾难。没有钱、又落后又要搞创新,摆脱被动局面,怎么办?“一带一路”倡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发掘而非伤害其比较竞争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通过开发性金融培育市场,让这些落后国家在竞争中能够补短板,培育市场之后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融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阶段,这些国家会越来越穷和落后,创新会加大这个社会的不公正。资本导向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导致热钱泛滥成灾,凡是热钱到达的地方经济一片繁荣,凡是热钱离开的地方经济一片箫条。“一带一路”就是要解决这个普遍性的难题,让金融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造福于广大老百姓。
这样,“一带一路”讲的创新不仅仅是一般的技术创新,不是资本驱动的创新,是合作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开创人类新文明,我把它称之为包容性全球化推动的新型文明。我的著作《世界是通的》第一次提出了包容性全球化的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什么是包容性全球化?
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老百姓的解释是: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我加了一句话,要闪富通网络。中国的技术、市场应用能力很强,很多的科技发明不是中国人的,我们把它用到了极致,就像互联网。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可以帮助你实现弯道超车。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中国的应用能力的结合,开创第三方市场。“一带一路”把很多的国家囊括在一起,这就是引起广大国家反响的一个原因之一。
人类不断在创新,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又产生新的问题,最后就是“创造性毁灭”。所以,我提出包容性创新理念。所谓的包容,首先就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之间要包容;其次,不同的行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之间也要相互的包容。最后就是不同的地区之间也要相互的包容。怎么样实现三大包容?
传统创新的驱动力是分。欧洲人开启了全球化,把世界越分越细,我们要合,怎么合?原来的创新在分的基础上造成了知识产权、专利,导致了大量的垄断和竞争,同时创造了财富。如果不解决创新源泉的问题,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尤其是对发达国家来说,创新让有钱的人更有钱。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四十年前曾预言,西方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以儒家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寻找答案,因为东方文明强调人类之间的和谐、包容和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了解决和平、发展和治理的“三大赤字”,正在开创人类新文明,开创国际合作的新纪元。“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开放包容,超越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创造没有霸权的时代,开创东西和谐、南北包容的未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的“合”,就是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不仅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发展行业之间的,更重要的是横向的包容性全球化。
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行为。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崛起时,切断了古代的丝绸之路,人类就进入海洋决定人类命运的时代,也是近代的殖民时代。看看当下的世界全球化,把美国NASA的世界夜晚灯光聚集在一起,灯光聚集在北美、东亚、欧洲的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地区一片漆黑,非洲还有5亿人都没有电。“一带一路”就是给这个世界点灯,让这个世界实现工业化。物流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之间,互联网更不用说。中国现在全面部署IPv6,在新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有一个领先的位置,来改变这样不公平的处境。中国四年前提出的“一带一路”引起了世界上广泛的反响,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最独立而完整。中国在2010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中国正在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以前是和发达国家合作,现在越来越有竞争关系,而与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补性很强,它们在全球产业链位置低于中国。中国可以引领价值链的重塑,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一起发展,这就是“一带一路”讲的怎么样解决创新,不会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个原因。
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产业园区,传播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培育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摆脱贫困,帮助他们解决人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什么是“一带一路”?
第一,“一带一路”的关键词就是互联互通。能源、互联网、电网、铁路等等各个方面连在一起,就是要减少差距。第二,产业集群。中国的产业走出去是整个产业链。按照中国的说法就是既包你结婚,还包你生孩子,还会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人。第三,“一带一路”把东亚和欧盟联系在一起,推进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对我们来说是发展战略,对国外来说是一个倡议,一个陆上,一个是在海上。有三个原则:共商、共建、共享。有四个关键词:国际产能合作、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和开发第三方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六大经济走廊中,其中有8个是欠发达国家,24个人均发展指数低于平均水平,其中有16个没有加入WTO,这些国家如果完全地按照现有的原则走下去会越来越穷,我们必须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的布局中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人类发展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可持续的问题,开创地区之间、国家之间、行业之间的包容性的全球化。按照麦肯锡的预测,“一带一路”到2050年会形成30亿中产阶级,会激活80%的经济区域,可以说带动了一种新型的全球化。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创新?
今天几十亿人倡议全球化和工业化,我们用原来的合作模式一定是不行的,原来的工业化从千万级人口的欧洲开始到美国的上亿级规模,今天的世界是几十亿人再搞工业化、全球化,我们的网民就有7.51亿。因此,西方的价值不可能是普世价值,必须要创新。这个创新就是合作模式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创新基于历史,更着眼于未来。这个时代正好处于最糟糕、最坏的时代,风险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仅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也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的难题。
针对世界电力短缺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提出了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尼泊尔没有电,中国的葛洲坝帮助他们发电。这既实现了智能化,又减少了碳排放。
一带一路将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连在一起。创新要强调和美欧合作。有人说美国是创新力,欧洲是精神力,中国是应用力。这种合作可以从企业层面,也可以从地方层面着手。美国各个州对“一带一路”非常积极。我们开创一个2.0版本的,将来可能延伸到美洲。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可能会再造一个中国,再造一个世界,开创互联互通的全球化。
这种全球化比原来的模式更加的公正、可持续。我们在5G应用上,包括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美国有一个学者也提出了互联互通决定了21世纪国际竞争力,这是对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思想的一个比较好的理解。
注:
2017年9月22—25日,“2017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9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专题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专家王义桅发表主旨演讲。本文根据作者的演讲速记稿整理,经作者审定。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