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内容,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根本体现。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探索“切好分好蛋糕”的制度安排,又要持续夯实共同富裕的底盘基础。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关键利器。“十四五”时期,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科技创新在“促协调、谋共享”上谋篇布局,有力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新时期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举措,一些政策产生显著成效尚需时日。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共享发展要改变长期累积形成的路径依赖,需要财政税收、教育社保、科技经济等政策相互配合,是一项宏伟系统工程。同时,资源有限性的约束会加剧优质资源在区域间的竞争,增加跨行政区协调的难度,对跨区域、跨部门的统筹提出更高要求。
应该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科研基础设施、人才和技术等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10省(市)拥有部属高等院校76所,2020年R&D经费达1.6亿元、硕士以上毕业生53万人,分别占全国的64%、65%和49%;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2倍、2.2倍和2.4倍, “东强西弱”态势凸显。二是城乡发展不均衡。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比为2.5,比2020年缩小0.06,仍高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发展阶段时的城乡收入比。如果将区域维度与城乡维度叠加,这种不平衡更为突出。新时期,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仍任重道远。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要突出“促协调、谋共享”方向,将“科技创富”与“科技共富”相结合,做好“扩范围、填洼地、抓衔接、促民生、做试点”重点工作,激发全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走向共同富裕。
目前北京、上海、粤港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成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布局已经明确,“十四五”时期应将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加大对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筛选出有优势、条件好、辐射性大、带动力强的地区,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时,深度挖掘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特色资源禀赋,激发潜力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形成全国“点-域-网”的创新格局。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要加强区域合作依靠创新越快越好发展。探索以科技园区等为载体的跨区域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总结可操作的合作机制和有效方式,适时加以推广,完善传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科技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关注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的同时,重视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新时期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加快科技人才、金融资本、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全国流动,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边际效益。
推动科技扶贫工作向科技振兴乡村和城乡一体化有序对接,提升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的历史成就,做好各个部门定点扶贫县扶贫干部选派、考核方式调整等工作部署,做好原有工作和新任务的延续与对接。继续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继续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科技资源,加强农村人才培育引进,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开拓乡村振兴实践的新阵地,推动乡村居民共同富裕。
树立“以为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思维,兼顾“促进民生发展”和“支撑经济发展”,拓展国家科技计划(基金、项目)中的民生主题。围绕生命健康、交通出行、气候环境等重大民生关切,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的支持力度和支持广度。特别是围绕“双碳”目标,中央与地方政府要共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落地,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与技术扩散,构建绿色循环技术体系,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品质。
以民生科技、城乡协调为突破口,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商,探索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的试点工作。一方面,在浙江启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基础上,继续选择具有代表性、不同类型、有条件的地区,围绕重大民生关切,促进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适时制定新政策举措开展试点。另一方面,在城乡协同创新、资源统筹与要素跨行政区流动方面开展试点,聚焦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全面创新机制,不断在实践中探寻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作者:刘冬梅 冉美丽 巨文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2/23/content_530727.htm?div=-1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