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该如何打造

日期:2021-03-10        来源:《科技中国》2021年第二期pp.77-80

字体:【

  文/赵峰(武汉市科技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专章部署,分量之重、内涵之丰富,前所未有。此章节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这四句话为科技创新未来五年的工作指出了方向,明确了基调。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为支撑打造创新高地,以转化为关键加速创新应用,以企业为主体增强创新能力”,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会议也提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长期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工作者,“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这一目标,是任务也是旗帜,是鼓舞也是挑战。打造一个什么样的高地?如何打造?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认知,对“高地”的建设表达一己之见,与大家交流,共谋科技成果转化大计。

  一、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特点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从此定义中,我们能看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有效集成各方面资源的结果,所以,只有具备了如下特点,才能称之为成果转化的“高地”。

  一是成果供给质量高且能自主。科技成果的资源丰富,不但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成果的专业水平高,还从领域、创新度、技术成熟度、市场应用方向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细化分类,产权明晰,团队自主性强,合作转让许可非常便捷,与之相配套的成果发布平台有权威性、公益性和品牌号召力。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区域科教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转化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

  二是企业技术需求旺且求长远。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意愿强烈,有承担一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解决现实生产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为今后的转型发展做好技术储备,这样的企业需求围绕着产业链形成创新链,有层次且相互关联,自然会引导相关成果进一步聚集,促进需求导向的成果转化正循环。如珠三角地区虽然科教资源不发达,但旺盛的企业需求却形成了巨大的引力场,全国很多高校院所都在此设立了分院和研究所。

  三是平台熟化能力强且懂市场。成果在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过程中可以得到各类平台的支持,平台的熟化、孵化能力非常强,能联合多种工程化方式快速地将实验室成果变成样品,形成产品,能灵活运用市场化方法将项目变成企业,形成产业,并从中获得相应收益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深圳先进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在各地积极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也是为了加快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进程。

  四是中介服务内容细且有特色。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咨询、法律、财务等服务需求,基本上“有求必应”,专业化机构不但能提供有效服务,甚至可进行主动辅导、策划,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分工合作、纵横联动的网络,技术经纪人有地位、收入高,区域性科技服务有口碑、有品牌,特色行业、细分领域、个性化要求的成果转化也有专门机构承接。《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就专门指出,要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机构,鼓励创新服务模式。

  五是资本金融支撑实且成体系。从早期的技术项目开始,直至最后的IPO上市,资本和金融都愿意积极介入,政策鼓励使金融支持贯穿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数量众多的投融资机构形成“扎堆效应”。除了资金的支持外,还能提供专利保护、创业辅导、财务规范、商业策划、渠道对接等系列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早出效益、快出效益、多出效益。欧美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机构起步早,比较注重对早期成果的投入,服务也更成熟更有体系,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虽然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发展较快,一些地区、部门、高新技术开发区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风险投资公司。

  六是对外开放意识强且谋共赢。对不同产业领域、不同国家区域的成果转化,秉持开放、合作、互信、共赢的信念,支持多学科交叉会聚和跨界融合,人才信息自由流动,创新创业环境宽松,在区域和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吸引力,有能力进行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成都的欧盟项目创新中心就是中欧双边政府共同支持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作为专业化服务机构与国际项目执行平台,推动了双方在科技、贸易、文化以及投资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二、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武汉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样板”,尤其是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贴近高校;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形式,营造氛围;进一步完善了体系建设,深化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体制改革,优化政策,这些创新之举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难题,在武汉市也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的工作,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离建成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武汉市高校院所数量多,科技成果资源丰富,从数量上看有一定规模,但成果分散,应用性成果不多,企业获取比较困难;高校院所的教师创新力强,但转化能动性不足,自主权不够,市场化经验匮乏,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灵活运用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进行具体操作,难以找到相匹配的企业资源进行持续合作,很多成果被束之高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权威性、互动性不足,尚未形成专业化梳理和常态化推送的机制。

  二是武汉市国有企业研发相对封闭,民营企业没有沿海城市发达,小富既安的思想浓厚,吸纳新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的愿望不强烈,对成果的承接能力较弱,不舍得投入大资金进行持续研发,急功近利,很少围绕产业链创新发展进行长远谋划。此外,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创新联合体等活动得到的激励和支持也比较少,不利于企业的跨越式成长,因此,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上市公司等企业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没有明显优势。

  三是武汉市的科研单位多、产业门类大而全,但应用性研究平台、工程化平台数量少,企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尚未形成主流,能提供的服务有限,市场化能力不足,很多还处于需要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发展的阶段,尚不能为成果走向市场提供强大支撑。

  四是武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已经有100多家,但就近千亿的技术交易市场而言,大部分仍然是供需双方自发对接形成的,为其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规模小,数量不足,提供的也是较为简单的对接、咨询、申报等服务,个性化、专业化的深度服务能力较弱,缺乏稳定的收益来源,技术经纪人队伍远还不象房产中介、法律中介等成熟规范。

  五是武汉市做早期、天使的投融资机构少,资金量小,大部分机构都是看到创新企业有稳定的收益增长趋势时才开始介入,且很多只能提供资金的支持,很难提供科技成果早期的专利增值、项目优化、创业辅导、渠道对接等系统服务。

  六是武汉市对外开放程度较沿海城市弱,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也不够,学术交流活动多,但专业性、行业性、商业性的论坛、展会、交易会等品牌活动少,激励政策匮乏,创新氛围不浓,对全球的高端人才、研发机构、金融资本等优质创新资源的吸引力不足,尚未构建一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

  三、建议

  武汉市的科技成果转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会议提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再次强化了这项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相信成果转化的涓涓细流必将汇成大江大河,为武汉市的科技创新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成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撑之一。

  一是成果供给要实现数量到品质的共同提升。武汉市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充分调动在汉高校的积极性,导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在汉转化服务中心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华中中心的优质资源,汇集更多更新更优的成果,发挥成果转化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成果的梳理、分类,不断进行动态更新,进行通俗化解读和精准性推送,利用视频推介、线上路演等新的信息展示形式,使之易获得、易对接、易交流,形成量多质优的成果供给“高地”。

  二是企业需求要突出现实需求到长远发展的相互结合。武汉市要鼓励企业针对现实的技术难题和生产问题提出需求,主动对接高校的研发平台和专家团队,加大研发投入,谋早谋远,围绕产业链提前布局创新技术,进行创新能力的储备。出台更多更优的政策,支持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协同攻关”,形成校企合作、企企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创新的有机融通,形成旺盛活跃的技术需求“高地”。

  三是平台熟化实现公益性到市场化的多元化赋能。武汉市要大力发展以应用研究、中试熟化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工程化平台,让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将早期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可接受的产品、商品,顺利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政府通过绩效考核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其建设运营的支持,鼓励这些平台和机构做好公益性服务,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用更多的市场化的方式获得收益,打造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形成功能强大的成果熟化“高地”。

  四是中介服务要实现队伍到品牌的多层次建设。面对国内外巨大的竞争压力,武汉市要从促进技术市场繁荣活跃的根本出发,培育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夯实成果转化的基层队伍,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协作,不断为其赋能,调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资源和积极性,为成果转化匹配更加专业的服务,提升服务的品牌和知名度,形成特色突出的成果服务“高地”。

  五是资本金融要实现种子期到上市期的全链条支撑。武汉市要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改变单纯依靠政府进行创新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创新资源配置模式,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从成果早期的实验室阶段、中试孵化、技术合作、创办企业直到后期的企业成长、产业壮大等阶段都能有资金的助力推动,并配套相应的人才引进、企业规划、市场拓展等专业服务,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成果转化金融“高地”。

  六是开放合作要实现人才到区域的全方位对接。围绕武汉市十四五期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结合武汉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交往入手,举办各类区域合作与国际交往活动,带动科技、文化、金融的有机融合,促进经济贸易的全面繁荣发展,实现创新合作的多方共赢,形成自由宽松的成果转化对外合作“高地”。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一步步的积累下,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一定会达到新的高度,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定会登上新的台阶。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