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视角下中美间知识生产与知识扩散的特征与启示(上)—中美专利相互授权情况

日期:2020-07-23        来源:《科技中国》2020年第七期pp.17-20

字体:【

  文/杨洋 李哲(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美经济关联越来越紧密,两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从本质上看,科技创新合作是知识生产和扩散过程,涉及人才、资本等多种因素,表现为论文、专利、商品等多种形式。其中,专利是中美实现经济与科技双重关联的重要渠道。专利视角下国家间知识生产与扩散主要体现为:专利相互授权、专利合作生产与所有权占有,以及知识产权贸易三方面。本研究发现:经过近四十年的演化发展,中美已互为最大的海外专利(海外专利是指特定国家/地区的居民向另一国家/司法管辖区的专利局提出的申请获得的专利授权,例如中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专利获得授权就称之为中国的海外专利)授权国和最大的PCT专利(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PCT专利是通过PCT途径递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通过该渠道可以一次性同时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生产合作国,促进了全球的知识生产与扩散;同时,中国和美国已分别成为世界最大(按实际数据,世界最大的知识产权贸易逆差国是爱尔兰,同时爱尔兰有着巨额的知识产权进出口额,但这主要源于其作为很多跨国公司欧洲总部所在地,是知识产权贸易的中转站,并不意味着这些知识产权由爱尔兰生产和使用,后文的专利生产和申请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本文的讨论剔除了爱尔兰)的知识产权“双逆差国”(“双逆差国”在本文中指同时存在PCT专利控制权逆差和知识产权贸易逆差的国家;PCT专利控制权盈余指PCT专利申请量减去PCT专利生产量,如果小于零,表示该国存在逆差,也就是该国控制的专利数量少于该国生产的专利数量。该指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智力净流出)和“双顺差国”(“双顺差国”与“双逆差国”定义相反),而中美彼此正是最大的顺(逆)差来源国。本研究将分为上中下三篇呈现研究结论:上篇为中美专利相互授权情况,中篇为中美专利合作生产与合作专利所有权控制问题,下篇为中美知识产权贸易问题与全文结论启示。

  国家间专利相互授权体现了对彼此市场的重视,代表了两国经贸关系(尤其是相互投资)的密切性,是国家间知识流动的重要方式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中美自1981年和1985年起开始彼此授权专利(数据源自美国专利商标局历史统计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度统计)。三十多年来,中美彼此授予的专利越来越多,已互为最大的海外专利授权国。当前,美国政府试图在科技方面与中国“脱钩”的态势,与中美间专利合作的密切联系形成鲜明对比,本质上反映了美国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的突出矛盾。整体来看,中美在专利相互授权方面有以下特征:

  特征一:近十年来,中国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的增速远高于美国在中国的增速,但美国在中国获得的发明专利量远高于中国在美国获得的授权量

  1991—2017年,中国在美国获得的发明专利从44项增长到13243项,增长了约300倍,尤其是 2012年以来增长率明显提升,2017年高达27%;同期,1991—2018年,美国在中国获得的发明专利从752项增长到22915项,增长了约30倍。虽然中国的增长率更高,但美国始终保持绝对数量上的优势。在相对差距方面,中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差距从1991年的17倍缩减到2017年的1.8倍。但两国的绝对差距持续拉大,从700余项增加到10000余项。

  中美专利相互授权的显著增长表明两国市场对彼此的重要性,2012年以来我国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量的显著增长更是凸显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相互授权量的绝对差距也表明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明显优势。

  特征二:中美已成为彼此非居民专利的重要来源国,但美国在中国非居民专利中的占比远高于中国在美国非居民专利中的占比

  日本和美国长期位居我国非居民专利(非居民专利指一国或地区授予国外机构或个人的专利,例如中国授予美国企业的专利就称为中国的非居民专利)前两位。虽然2000年以来,日本在我国获得的发明专利超过美国,但美国在我国非居民专利中的占比始终是居第三位的德国的2倍。1991—2018年,美国在我国非居民专利中的占比始终维持在20%左右,1993年曾高达35%,虽然之后出现下滑,但2009年以来又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上升为27%。2018年,我国非居民专利前五位国家是日本(2.8万项,33%)、美国(2.3万项,27%)、德国(0.96万项,11%)、韩国(0.86万项,10%)和法国(0.28万项,3%)。相反,长期以来中国在美国非居民专利中的数量和占比都很小,但近十年来出现了快速增长。1991—2007年中国在美国非居民专利中的占比始终不到1%,2008年数量开始迅速增加,2017年已达1.3万项,占比8%,排在第四位。

  一国(地区)非居民专利的数量与国别结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知识经济的市场成熟度和开放度。2000年以来,日德韩等主要创新经济体在我国获得专利的增速远高于在美国获得专利的增速,我国也成为发明专利第一大授权国,这些都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度和成熟度快速提升以及全球主要创新主体对我国的重视。但从另一方面看:2017年,美国授予的发明专利中居民专利和非居民专利为别为15.1万项和16.8万项,中国为32.7万项和9.7万项。全球他国创新主体在美国获得的专利比美国本土创新主体获得的专利还要多,美国知识经济的开放度与全球对美国市场的重视显而易见。

  特征三:中美已互为最大的海外发明专利授权国,但美国的海外专利数量不仅大幅领先我国,而且全球分散度更高

  2001年以来,欧洲(2001—2009年)、日本(2010—2014年)和中国(2015—2016年)先后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发明专利授权地。2015—2017年,美国在海外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83854项,其中在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四国知识产权机构获得的专利数量分别为72467项(19%)、61862项(16%)、52694项(14%)、22928项(6%),我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发明专利授权地。而2001年以来,在中国的海外专利中,来自美国的专利始终占据绝大部分,2015—2017年,中国在海外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2069项,在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四国知识产权机构获得的授权数量分别为31821项(51%)、7105项(11%)、5782项(9%)、3511项(6%)。

  虽然中美已互为最大的海外专利授权国,但美国海外专利的授权地更分散,而中国更多地集中于美国。美国在中国、欧洲和日本获得的专利授权量差异并不大,较为分散,但中国在美国获得的专利授权始终占中国海外专利总数的50%以上,在其他国家获得的专利占比基本在10%以下。与此同时,美国海外专利的数量远高于我国。从全球看,2001—2015年,海外专利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但美国一直紧随其后,并于2016年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虽然我国自2009年以来海外专利增长迅速,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2017年,美国获得的海外专利为134766项,是我国的5.3倍。

  特征四:主要国家在美国获得的海外专利量显著高于在我国获得的海外专利量,暗示了这些国家与美国在知识经济领域的竞合关系高于我国

  2017年,日本、德国、韩国、法国和英国等5国在美国获得的发明专利占这些国家海外专利的比重均超过20%,日本和英国超过30%,韩国甚至超过50%。但除了日本(24%),其余四国在中国获得的专利占这些国家海外专利的比重均不到20%,英国和法国甚至只有10%左右。虽然这与中美不同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成熟度有一定关系,但也凸显了当前在知识经济领域和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发达国家与美国的竞合关联要高于我国。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技术领先市场,处于技术竞争最前沿,竞争也最为激烈,因此,不仅技术发明在美国被模仿复制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技术竞争水平较为接近),而且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也表明技术的商业价值更高。所以,发达国家的技术一般都非常注重在美国获得专利授权,获得欧洲和日本专利局的授权也有类似考虑,而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专利局也成为全世界重要发明获取专利授权的重要机构。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