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文献计量学视角

日期:2020-04-01        来源:《科技中国》2020年第二期pp.45-50

字体:【

  江光华1,刘静2

  (1.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2.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为了解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对我国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做了系统研究,从研究机构、研究内容、论文关键词、基金项目及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进而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规律,提出促进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对策建议。

  文化与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是内容,科技是载体。如今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的学术论文成果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以客观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而为进一步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问题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一、研究论文总体状况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中文数据来源,通过关键词“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科技和文化融合”“文化科技”“科技文化”“文化+科技”等检索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12-21),并通过去重处理,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843篇,会议论文97篇,学位论文125篇,报纸报道248篇。“文化与科技融合”属于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理论、科技促进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科技发展等方面;学科背景复杂,涉及到信息技术学科、情报学科、新闻传播学科、艺术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领域。

  (一)从学术论文的分布看

  从学术论文总体分布看,自2005年起国内学界开始探讨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问题,特别是在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中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之后,文化与科技融合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热点。

  国内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之前,可以说是研究的起步阶段,文献发表数量较少,每年不超过10篇;发文常用关键词有事业、文化事业、智能成果权、财产权,主要突出文化事业。第二阶段,2004—2008年:该阶段是发展阶段,发文数量逐年增加,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发文高频关键词有数字内容、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文化遗产等。第三阶段,2009—2011年:该阶段是高潮阶段,发文数量持续攀升,进入爆发期;发文高频关键词有数字内容产业、新兴文化业态、文化创意产业。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该阶段是高位波动阶段,此阶段发文数量略有波动,但年均发文数量在200篇以上,处于高位波动期;发文高频关键词有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科技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等。从上述四个阶段来看,文化科技融合研究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我国学者所关注,在2009年之后受到更大范围的重视,且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与2011年以来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二)从主要研究机构看

  从研究机构来看,发表论文数量在10篇及以上有12家研究机构,大多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大学,其次是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从这些作者的区域分布来看,北京的研究机构占研究机构总数的近半,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等。

  (三)从主要研究内容看

  根据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通俗分类方法,将“文化与科技融合”期刊论文按论文研究内容,大致分为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科技与文化事业融合以及其他三个方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有少量交织重合的部分,如传统陶瓷产业等)。其中文化产业方面论文1005篇,占总论文数量的54.5%;文化事业方面论文489篇,占总数的26.5%;其他372篇,占总数的20.0%。

  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研究趋势来看,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新业态、企业研究、科技对文化保护与传承作用、科技支撑公共文化等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融合研究的首要研究内容。2005—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相关论文的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随后论文数量略有回落后维持在每年60篇以上,从总体趋势来看还远远未达到饱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仍处于扩展阶段。这与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密切相关。2004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创意中国产业联盟”民间组织,同年底上海召开了“2004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2005年7月在北京嘉里中心召开了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杨柳,2005)。此后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我国各地区的广泛关注。

  其次,科技对文化事业的作用也是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开始,学术界开始关注科技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研究,2009年后进入爆发期,相关研究逐年增加,热度不减。这与韩国的端午节申遗事件有一定的关系。2005年韩国把我国的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对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主要采用基于学术论文关键词、高被引论文以及科研项目题目来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情况如下。

  (一)基于学术论文关键词

  按关键词统计,发现1843篇论文(其中5篇论文缺关键词)总共出现4113个不同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主要有“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内容产业”等。可以看出,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关键词的使用还比较多样和分散。

  为深入反映各个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关键词词云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该领域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词语的字体大小代表该词在统计论文集中作为关键词的记录次数多少,“文化科技创新”在88篇论文中作为关键词,是2014年之前论文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在词云图中“文化科技创新”的字体最大,其中“文化科技创新”“数字内容产业”“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论文关键词最多,其论文记录数依次为88篇、73篇、69篇、62篇、59篇、59篇;“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科技融合”“数字创意产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论文关键词最多,其论文记录数依次为92篇、78篇、70篇、64篇、64篇、58篇。

  从关键词聚类分布情况来看,2014年以前的研究更加侧重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的研究;2014年以后的研究方向更加侧重于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研究、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学术研究和国家政策导向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在2014年后受到学界的重视,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有一定关系。例如,2010年文化部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7年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相关规划政策频频出台。这些使得学术界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热点,成为2014年后研究论文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从研究趋势来看,有关文化与科技融合研究成果越来越呈现出精细化、实践化、专业化、多样化等特点,不再只停留在融合概念、融合机制等理论层面的研究。自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学术界的研究趋势就发生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科技”,“科学技术”“科技支撑”等被更加具体的“数字技术”“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技术名词取代;“新型文化业态”“新业态”等关键词逐渐显露。这表明我国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走向具体化、专业化、实践化。

  (二)基于高被引论文

  从高被引论文来看,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2009—2012年。刊登这些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大都是来自CSSCI收录、北大核心期刊,如《财贸经济》《科学学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福建论坛》等。从这10篇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布来看,有5篇属于理论性宏观研究,3篇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文化遗产保护,2篇关于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

  从高被引论文来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热点有两个,其一是应用于文化领域的新技术研究,包括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其二是文化科技创新战略层面的研究。从高被引论文作者群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包括科研人员、政府官员等。科研人员主要是运用技术手段研究如何解决文化领域的问题,政府官员主要是研究文化科技创新战略部署方面的问题。从这些高被引论文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高被引论文并不多,这可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越来越走向专业化,致使引用率不高。

  (三)基于基金项目及学科分布

  从期刊论文数据中提取项目资助情况来看,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的资助项目,主要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例如,2011年深圳大学李凤亮教授牵头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解学芳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驱动的文化产业跃迁机制与治理能力研究”等国家级项目。

  根据检索论文中标注的基金项目,来自2014—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有41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分别是“数字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商业模式重构研究”“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和模式研究”“新媒体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一般项目33项,青年项目5项。从这些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项目题目来看,近五年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重点已经由原来的强调“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为更加具体明确的“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新媒体”“互联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从学科分类统计来看,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申请基金最多,共12项;其次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共9项;民族问题研究,共6项;其他学科申请数量则少于5项。可见,近五年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学与图书情报学等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出版、新媒体、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等领域。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与政府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从论文成果的分布来看,文化与科技融合从学理上到科研上提出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正是学者的密切关注,文化科技融合问题才在2010年引起了中央层面国家领导的重视(于平,2010)。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从基于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意义上强调了文化和科技融合重要性,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王志刚,2012)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提“文化与科技融合”这一概念,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于文化与科技融合仍然非常重视,而且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提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指明了新方向。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重视又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讲话中提出文化与科技融合概念起,截至报告完成日期2018年12月底,一共有35项政策及领导讲话或直接和文化科技融合相关,或在政策文本中提及了相关内容。其中,2017年和2012年是政策高峰年,分别有8项和7项政策和文化科技融合紧密相关。从颁布政策的机构部门来看,有的是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颁布,有的是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多个部委联合颁布,有的是文化部颁布。正是由于政府的重视,使得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的论文数量在2010年以后一直居高不下。

  2.文化和科技融合理论研究仍需推进

  从发表论文来看,有关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研究主要是在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一个领域,研究成果集中在科技如何融入文化、如何支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如何引领、融入科技发展也逐渐被学者所关注。目前来看,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较为分散,相关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定量和定性研究都有所涉及,但针对性、系统性、权威性都仍显不足。

  从论文的关键词分布来看,研究以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论文数量较多,“科技支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是常频词。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兴起,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科技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接收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既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又催生了一大批文化新业态。

  从研究国内外的论文成果来看,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较为紧密,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科技对文化产业支撑不足、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增强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加强宏观谋划,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以高新技术支撑引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展望

  1.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相关研究

  从研究现状来看,文化与科技融合研究属于学科交叉领域,涉及该领域研究的学科背景复杂,主要有信息技术学科、情报学科、新闻传播学科、艺术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等。因此,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研究,需要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经常性地在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不断地将知识进行通汇交叉,从而产生创新的思想。

  从发展趋势来看,文化与科技融合依然是未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对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研究,主要是源于政府的日益关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完善以及消费需求的拉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将会越来越深入。密切关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动向,深入分析其规律和特征也将成为必要之举。

  总之,在理论层面上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问题任重而道远。既要加强科技创新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支撑研究,又要注重文化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研究(江光华,2015)。密切结合我国的文化发展需要,跟踪文化领域的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加强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在文化领域的研发与运用研究。

  此外,由于文化与科技分属两大领域,依然缺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统计口径和评价指标,在一定制度上制约了该领域的定量测度研究,这也是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重要内容。

  2.开展有利于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政策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作为其发展的重点方向。比如,美国先后通过了《版权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等一系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为大众和创意产业界提供版权保护;英国早在2009年发布了《数字英国》白皮书,并在2017年将创意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支持的五大战略产业之一;日本主要通过促进研究开发等措施促进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在漫画、动画片和游戏软件等领域居世界前列。

  在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顺应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趋势,寻求新的发展动能?如何通过科技手段让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问题。为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培育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新兴业态,发展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3.关注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

  世界发展史表明,文化的繁荣兴盛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先导与土壤。世界科学中心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伴随着深刻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嬗变,如意大利科学中心与其文艺复兴运动,英国科学中心与其清教徒革命,法国科学中心与其启蒙运动,德国科学中心与其古典哲学的发展,美国科学中心与其民族精神形成等密不可分,科学中心往往也是文化中心。因此,在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也将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基金项目】

  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科智库)“改革与发展经费培育类项目”(PY2020ZK16)。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