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竹青(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从我国科技扶贫的历程来看,基于技术扩散减贫理论的政策实践产生了一系列科技扶贫模式,为我国创造世界伟大减贫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旨在通过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技推广效率、推动地方产业振兴的传统技术扶贫模式是重要的也是有效的,也将长期在科技扶贫、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步推进,我们发现,泛在的新技术和创新创业的有效结合,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带来一场伟大的社会创新,对于推进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态、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实现贫困地区有效治理都有着重大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在扶贫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广泛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其积累形成的经验也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助力,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和鼓励。
一、新技术扶贫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新技术扶贫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所讲的技术扶贫。本文认为新技术扶贫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满足贫困人口面临的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由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发起,并成功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的扶贫模式。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扶贫是一场自下而上的乡村社会创新。
当前,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新技术扶贫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已成燎原态势的农村电商扶贫;在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支撑下,企业与社会组织围绕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开展持续创新,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全覆盖,并成功将科学教育引入部分贫困地区;再如数字化平台成功应用于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扶贫工作流程简化、整合乡村基础数据、助力乡村治理。实践中的新技术扶贫远超过这三个方向,以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全面支撑精准扶贫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围绕产业、金融、生态、健康等领域的扶贫模式创新。
新技术在扶贫领域所引发的这场社会创新意义重大。总体而言,这些创新实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是一场自下而上、基层推动的社会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新技术应用源自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或扶贫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实现了新技术在边缘地区、弱势群体中的本地化嵌入,构建起了市场、社会、政府有效协同的扶贫机制,从而取得了较为广泛的成功。
二、新技术扶贫的作用机制
(1)新技术打破信息约束,推动贫困地区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贫困地区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经济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等,导致贫困人口市场参与度低,经济发展相对封闭。但新技术的接入,降低了贫困人口市场参与成本,将封闭的本地市场对接到开放的外部市场,甚至全球市场。可以说,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地区经济发展、个体家庭发展的角度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提供了更多机会。
(2)新技术打破人才约束,为贫困地区引进在线人才、激活现有资源。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人才支撑。“五个一批”里的各种扶贫模式,都需要一批专业人才、创新人才扎根于贫困地区来推动。当前,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通过在线的形式开展知识传递、案例共享,为贫困地区引入“在线人才”,为解决贫困地区人才制约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新技术也有利于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将“沉默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沪江网搭建的“阳光课堂”项目,借助贫困地区现有的基础设备和沪江网的在线平台,在贫困地区推出“互+计划”和“阳光课堂联盟”,在全国1000多个中小学得到了推广应用,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设备的同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平衡。
(3)新技术强化信任关系,有助于打造基于信任的公益扶贫新模式。新技术至少从三个方面强化了信任关系。一是在新技术加持下,直播互动与内容营销等手段在农村电商中得到广泛应用,直观的展示与直接的互动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搭建起了信任的桥梁。二是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去中心化、不可逆改和匿名的技术属性,在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有助于解决双重支付的信任危机,提高扶贫项目效率。三是新技术强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加强扶贫工作人员与贫困户之间的沟通联结,增强信任关系。
(4)新技术改造管理模式,提高贫困地区行政管理效率。一是大数据扶贫信息系统、移动办公信息平台等新技术手段在贫困地区的率先应用,极大提高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精准性”,减轻了基层扶贫工作“填表造册”的负担。二是新技术使得差别化、个性化的基层需求更容易识别,为政府提高服务效率、改变行政管理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由于基层数据的不断维护和积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也在推动基层行政管理思路转变。
(5)新技术激发发展渴望,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最根本、最稳定、最强大的力量。如何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成为脱贫攻坚最后阶段的重要任务。新技术在贫困地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创新,表面上看是在改变贫困地区发展模式,但剖开了看,则是改善贫困人口信息不对称状况,搭建起贫困人口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将新的市场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创富模式带到贫困人口身边,为贫困人口带来发展自觉、激发内心渴望。因此,新技术扶贫在培育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政策建议
新技术为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提供了基本条件。维护好、发挥好新技术扶贫的重要作用,对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有着重大意义,也是为下一阶段贫困地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行先期探索和实践。新技术扶贫虽然更多地表现为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但扶贫工作的公益性特征非常明显,仍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才能使“泛在”的技术更好地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服务,为乡村建设服务。
(1)借鉴国际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对不同主体利用新技术开展乡村社会创新进行系统跟进和政策支持。在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创新,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个主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从国际范围看,国际上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社会创新,为社会创新提供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持续关注。欧盟将社会创新纳入其“欧洲2020战略”,将其作为整合各利益相关者来应对社会需求或社会挑战的有效工具。美国在白宫设立社会创新和公民参与办公室并提供专项扶持资金。英国政府设立第三部门内阁办公室,并制定支持第三部门发展的行动计划。当前,我国缺乏关于社会创新的顶层设计。我国社会民生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仍以技术、产业为主,对新技术在应用落地过程中的社会创新关注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考虑设立社会创新办公室,通过加强对社会创新的评估与模式推广、构建全方位的社会创新网络、提高政府在社会创新方面的服务能力等方式鼓励社会创新、资助社会创新。
(2)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本地化应用,打造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社会创新生态圈。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力量,来撬动和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通过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的跨界融合,形成良好社会创新生态,促进新技术围绕贫困地区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具体而言,一是对当前企业为主体推动的新技术扶贫从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评选表彰利用新技术开展扶贫行动的优秀企业或单位、个人。二是设立新技术扶贫创业基金,支持创业企业或公益组织围绕精准扶贫中的社会痛点、难点开展社会创新,以新技术全面助力脱贫攻坚。三是借助现有政府部门的资源和平台,向新技术扶贫相关的社会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倾斜。四是支持引导基层政府,通过资源环境整合和社会环境改善来增强新技术应用的本地化能力,实现新技术与贫困地区发展的精准对接。
(3)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服务水平,夯实新技术扶贫的作用基础。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差距仍较大。贫困地区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成本高、维护复杂、收益差,而成为各大运营商布局的盲点,同时贫困地区的网络资费、客户服务等方面也都落后于城市地区,成为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短板。应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提高电信普遍服务水平,推动贫困地区提速降费。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服务水平助力新技术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创新发展。
(4)完善贫困地区信息进村入户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干部接纳新技术、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在贫困地区加强一线扶贫干部对新技术的理解、利用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信息技能免费培训的工作进展,开展跨区跨级跨部门互动培训,培养新技术扶贫多元人才。努力将驻村扶贫干部培养为新技术应用骨干,通过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技术学习和应用能力。完善贫困地区的信息进村入户政策,加强贫困地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信息服务的采购。参考农机农资补贴政策实施贫困地区信息补贴政策,推动贫困地区信息技术产品应用。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