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理解和推动落实“三评”改革

日期:2019-05-21        来源:《科技中国》2019年第五期pp.45-47

字体:【

  文/李春成(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2018年7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意见)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高规格发布,这足以说明科技评价改革问题不是一个小事情,而是事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各地党委、政府都在研究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落实“三评”改革意见,制定深化“三评”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参与有关“三评”改革研讨中,对地方如何深化理解和推动落实“三评”改革意见,形成了一点新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三评”改革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认知

  不论从各级政府视角看,还是从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来看,对“三评”改革为何会上升到中央层面,还存在不少肤浅的理解。一些人仍然把科技评价问题看作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一个具体事务,看作是局部的管理问题,还未提升到全局性、导向性意义上认真对待。因此,亟待社会各界提升认知,并在实践中予以更大程度的重视。

  一是深化“三评”改革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具有特殊重要性,需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两办“三评”改革意见指出,发挥好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形成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现实看,我国科技创新各个环节存在的不少弊端,似乎多多少少都与评价这个“指挥棒和风向标”出现一定的偏差有关。从体制上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许多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方式采用了举国体制,各级党政机关对上一级的工作部署必须动员必要的资源不折不扣坚决落实,任何科技评价指标的实际作用,不论导向是正向或者负向,其反馈作用具有层层强化、不断放大的效应。这就要求任何科技指标的确定或科技评价改革措施的出台实施,不论是各省级地方政府,还是中央各部门,都需要慎重行事,反复进行推演。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科技评价改革发展的需求大、要求高。在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全社会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把人才视作第一资源,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创新型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指挥棒,“第一”“一流”的落实和达成也很难到位,很难见到实效。我国各地区转型发展亦有赖于改善有效科技供给、提升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活力,导向正确的科技评价是基础。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创新型企业的培育,都一定会涉及到科技评价导向问题,离不开评价指挥棒指向何方的问题,因为评价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科技评价也是一切科技创新组织机构进行科技创新管理离不开的管理环节。

  二、深化“三评”改革必须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

  地方政府、中央各部门落实“三评”改革意见,需要从问题出发,从各地、各部门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落实性。

  一是抓住“三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例如,在项目评审方面,要注重解决项目从指南编制开始,到项目立项、项目监理、项目绩效、成果验收与转化的全过程系统化衔接不畅问题,全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与透明”不到位的问题;在科研机构评估方面,大多数科研机构尚未依法建立起中长期发展定位、功能、目标体系,存在以分类改革代替绩效评估的问题。建议遵循科研机构的发展规律,适当淡化一次分类定终身的支持方式,把中长期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科研机构支持方式和支持力度的主要依据,毕竟除了极少数纯基础研究机构,绝大多数科研机构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的。在人才评价方面,需要解决各类创新主体和服务组织自主性不够,主管部门的分类评价指导欠缺或不够科学合理,用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二是要抓住“三评”改革措施落实的薄弱环节。两办“三评”改革意见做出了全面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尤其“三评”改革涉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认真对待。首先,要避免由于“三评”改革敏感度高、落实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多,而沦为口号改革、文件落实文件式改革,要见到改革实效,加强对改革措施落实及其效果的监督评估。其次,强化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科技评价制度建设等制度薄弱环节。科技评价机构要首先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化和诚信制度、回避制度等制度建设,尽快建立“负责任的评价”自律机制。政府要加强科研诚信、科技评价诚信体系建设和治理机制建设,建立覆盖“三评”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集教育、自律、监督、惩戒于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

  三、深化“三评”改革、推动改革措施落实的建议

  一是做好“三评”改革与落实工作需要树立新理念。第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科技评价工作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科技三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就是要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新时代需要全面深刻理解“三评”改革的新需要新理念新导向。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三评”改革核心。第三,坚持效率优先,以促进创新质量、能力、绩效提升,提供更有效的科技供给为根本。第四,要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目标,以建立讲信誉、负责任的科技评价治理机制作为保障环节。

  二是加大对深化“三评”改革的评估、督察、问责,建立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广泛交流的改革推进机制。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要深化分类评价改革设计和试点,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基层创新主体机构的指导、监督,组织好评价改革工作的经验交流和培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评价机构乃至民间创新主体机构与组织在“三评”改革中的责任并不亚于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创新主体及服务组织要从自身长远发展的功能定位出发,着眼于提高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以提高创新效率,达到出战略科技人才、出原创大成果、出高创新效率为根本目的,设计好人才评价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不断评估反馈和动态调整。

  三是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改革,增强事业单位自主权。我国高校、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属于事业性质单位,目前开展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创新发展需要,特别是行政化倾向明显,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高校、科研院所需要在明确单位定位、功能目标、治理结构基础上,加快建立中长期绩效评估制度,并以绩效评估考核为依据,完善单位内部考核评价机制。

  四是科技评价机构肩负新责任,科技评价行业要有新作为。首先,要把加强对评价对象全面科学认识作为评价基础性工作,把握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才能使评价建立在较好的基础上。在促进评价业务科学化中,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应用新的评价理论、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在营造良好评价文化、评价环境等方面有更大作为,这是建设科技强国时代、迎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技时代对从事科技评价工作的专家学者的新期待。其二,尽快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完善分类分层评价机制、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及同行评价机制,在这些方面要有更大作为。其三,科技评价行业在建立评价新的价值导向上要有新作为,例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出谋划策,尽快调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头衔等不合理导向,按照深化“三评”改革意见的要求,加快树立重质量、重贡献、重绩效的新价值导向。其四,政府要引导、支持一批实力强、水平高、信誉好的各类评价机构做大做强,发展壮大科技评价行业,使其成为科技创新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发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