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晓燕(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创新发展,科技先行。在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落实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强东西部协同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深化地区间的科技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东部最发达城市之一的上海与西部工业化明珠城市克拉玛依的“沪-克合作”堪称是其中的经典一例。本文从总结克拉玛依过去、展望未来的角度,提出了坚持点面结合、智库支撑、政策先行的思路,探索构建两地科技合作的新机制、新路径,从而推动两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强东西部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自2015年起,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上海承担了对口援助西部工业化明珠“油城”——新疆克拉玛依的使命。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沪-克两地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精准对接,助力克拉玛依在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中,发挥好上海的理念、人才、资源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总结克拉玛依过去、展望未来的角度,提出了坚持点面结合、智库支撑、政策先行的思路,探索构建两地科技合作的新机制、新路径,从而推动两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油城”昔日创业创新的发展成就
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区域的新疆克勒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它地处“一带一路”辐射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得益于当年第一代高素质移民人才(初创阶段的克拉玛依市民,绝大部分以转业军人和知识分子构成)、明确的需求导向(当年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转业军人、知识分子、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组成的第一批移民,本着一个目标:勘探开发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和适时的“市政一体”的运行制度(在一个党委的领导下,城市和城市中最主要的油田企业一体化运行和发展)等,克拉玛依自1955年发现新中国的第一个油田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60多年来,工业在城市的全产业占比中超过70%,曾为新中国的油气化产业和城市建设成就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1.成功实现了最纯粹的移民城市发展,实现了“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创造
60年前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戈壁荒漠当中的克拉玛依,没有任何诸如淡水资源、规模性可耕地、道路自然基础、资源性植被等可供人类定居生活和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没有一个定居的原住民,即基本的生活生产基础近似于零。如今,克拉玛依已成为拥有40多万人口,地区生产总值722.4亿元(2017年末为止的数据),人均GDP达到13万元的全国城市排名前茅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城市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交通、信息、绿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处于中国中西部城市的前列,而且分别在2011年和2015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2.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树立了中国在本土勘探油气资源的信心
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远东矿业与工业》一书中说:“中国石油的储量充其量也不过美国的1%。”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经理罗杰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国实业发展史》一书中断言:“中国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脉……都没有储存有开采价值石油的可能。”在西方石油地质学家眼里,中国属于“贫油国家”。
(1)1955年我国发现克拉玛依油田;1959年克拉玛依油田成为百万吨油田;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又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2017年末,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中心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大油区(2017年12月1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发布消息),一次次突破性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正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与成功的大规模开发,树立了中国在本土寻找大油田的信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等油田的勘探投资的信心,均是源于克拉玛依油田的成功勘探与开发。
(2)首次证明了陆相沉积地层可以发现大油田,直接促进了大庆油田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之前,国际上的石油地质理论普遍认为:由于油气是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尸体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化学变化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气田只能在远古时代曾是海洋的海相沉积地层中找到,陆相沉积地层则无油或贫油。而克拉玛依油田却是在典型的陆相沉积地层——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地区发现的。这个发现用事实证明了:陆相沉积地层会有大油田。于是,中国加强了在松辽平原的勘探力度,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发现了特大型陆相沉积砂岩油田—大庆油田。
(3)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的石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第一代克拉玛依人以不懂石油石化科学技术的转业军人为主体,石油专业毕业的人员比例并不高,但在仅仅不到10年的时间里,依靠石油勘探开发的生产实践和大规模的岗位专业培训,克拉玛依培养出了上万名具有石油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国家勘探开发其他油田的骨干力(克拉玛依日报,2015)。除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发的玉门油田之外,中国的几乎每个油田的开发都有克拉玛依人的贡献。
3.探索出了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良性循环的新路
克拉玛依建市之初,是完全没有绿地和水面的。截至2017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0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5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环保局2015年9月提供的数据);地表和地下水源地的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疆领先水平。年均降水量逐步增加,大风日数和风速在逐年下降。
4.创造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范例
油气成功开发的前提是成功的油气勘探。资料反映,从晚清官方开发油气资源算起,中国开发了19个油气田。克拉玛依油田是总体保持油气产量持续上升时间最长的油田,也是在开发超过60年的油气田当中唯一一个总体保持油气产量持续上升至今的油田。创造这一纪录的经验:一是坚持“实践检验并完善理论”的方法。通过潜心研究,探索性的创新,发现了“白碱滩组”(“白碱滩组”后来成为西北缘地区新的主力产)油层;更重要的是符合克拉玛依油田实际的“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勘探理论由此逐步形成。二是坚持创新理念,冒险精神。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原则的实践,形成了适合克拉玛依油田地质特点的勘探工作战略——“立足大凹陷,寻找大油田,胸怀大气度,敢冒大风险。”尤其是近年来在玛湖凹陷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这一创新理论最新的、最具含金量的战果。
二、“油城”今日创新发展新方向
一直以来石油石化产业是克拉玛依不可替代的经济发展支柱。它相继开发了30个油气田,建成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为国家的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探索出很多新技术、积累了经验、培育了人才,也为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工业基础。但随着世界石油行业的变动,单一的产业结构也成为制约克拉玛依经济发展的瓶颈;“市企一体”的运行制度也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打破。如何在政企分离的情况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化,为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营造好环境,培育好新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克拉玛依需要重点面对的难题。目前克拉玛依正在实现的几大转型:
1.产业转型——从“地底”到“云端”
为破解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因油而兴、油竭而亡”的“资源诅咒”,近年来,克拉玛依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发展战略,其中,信息产业被当作转型发展的重点。克拉玛依市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方面具有资源、气候、地质、安全等多方面的优势(大风、低温、戈壁滩……都曾经是制约克拉玛依发展的不利因素,然而在云计算产业园规划者看来这些恰恰是这个城市转型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有利条件:新疆电力充沛,亟待消纳,正好为高耗电的信息产业提供充足能源;戈壁滩一望无际,地质条件稳定,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用地充足;漫长冬季气温偏低,有助于降低大型计算机、电子设备、机房冷却成本……)。2013年5月,作为省级“天山云”计划的核心基地,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园区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截至2017年底,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已具备两万个机架规模,设计能力、已建成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并具备了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云服务的能力。入住了包括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省信息系统异地灾难备份中心、中国石油新疆区域数据中心、新疆移动数据中心及中国航天集团西部卫星通讯网基地等60余家信息企业。克拉玛依已构建了政务云、健康云、公安云、教育云、园区云、中小企业云等云资源池。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基于石油石化的产业基础,基于炼厂和油田的人才、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油田和数字炼油厂先后诞生,让这个传统工业城市不断向现代信息化城市迈进。
2.绿色发展——从“黑黄”到“碧蓝
“生态、文明、宜居”一直是克拉玛依市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的重要目标,更是几代克拉玛依人的共同梦想。克拉玛依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实施“大绿化工程”和“蓝天工程”,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环境体系,5年累计新增绿地7.4万亩,基本形成“把城市建在森林中”的生态格局。
3.多元发展——从“油城”走向“游城”
近年来, 在上海援克指挥部的推动下,克拉玛依已开通通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等地区的空中航线20几条,为从“油城”向“游城”转型提供了空中交通便利。把旅游业作为推进城市科学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持续加快旅游业发展,构筑起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体系“两大体系”,实现由单一的油(石油)城向既是油(石油)城又是游(旅游)城、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过夜地转变的“两大转变”,也是该市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克拉玛依市迈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等行列,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520.1万人次,旅游收入44.45亿元,2000至2017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3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23∶70.73∶29.04,第三产业占比较2014年提高了14.5%(克拉玛依旅游局,2018)。除了以上之外,金融、商贸及机械装备试验基地等也是努力的方向。
4.动力转换——由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
汲取世界一些资源型城市发展遇到的共同问题“城市因资源兴而兴,因资源枯竭而败”的教训,克拉玛依密切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站在新起点上进行战略创新,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政策,依托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5大支撑,加快推进城市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知识创新为资源型城市创新驱动提供智力支撑。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分校为首的高校已陆续入住克拉玛依大学城,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以克拉玛依先进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科研机构,正在联合内地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知识创新载体,促进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开展面向中亚地区的国家能源战略与能源经济研究;各方都在通过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城市创新驱动提供动力支撑;通过科技园区打造,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集群,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制度创新为资源型城市创新驱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创新为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三、“油城”今日创新发展之困难
克拉玛依在推进创新转型发展中也遇到诸多困难。
1.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地处“一带一路”黄金道上的克拉玛依尽管陆路、空中交通在不断丰富完善,但相对于沿海和省会城市来讲,依然不利于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和信息交流。
2.遥居边疆引才留人困难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人才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城市转型、制度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让人才能“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需要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克拉玛依市由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紧缺,地方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难、发展慢。
3.政策不够完善招商难
克拉玛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关键节点城市,是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机械装备出口、化工产品加工和信息服务出口产业集聚区。为引导城市的转型发展,地方科技部门从2016—2018出台了10多项科技创新政策,但由于形势变化,很多有利于招商选资、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都处于暂停、暂缓或修订状态,大大影响了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从事科技活动及招商效果和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后劲。尤其是2018年,由政府支助科技创新项目也锐减,由上年的50个,减少为28个。
4.“单一”特点使经济增长活力有限
克拉玛依具有资源型城市突出的特点:资源单一(主要是石油资源);产业单一(主要是石油和石化工业);经济成份单一(国有经济占绝对的比重);人员单一(石油职工或全民身份的人员占绝对多数)。“四个单一”,导致长期以来地方经济以石油石化产业为主导。近年来,经济发展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同时受新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发展迅猛冲击大,新兴产业处于培育期,受投资、人才、政策等因素制约,产业转型难度大。
5.区域经济融合互补不够,市场拓展难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周边主要是农业区)、不均衡,区域间产业协作不够紧密,实现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比较弱,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辐射带动能力也有限,相互促进作用也有限。近日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勾勒蓝图,克拉玛依市以上情况有望未来获得改善。
四、上海-克拉玛依科技合作建议
新时代、新形势,克拉玛依如何立足现实基础,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产业突破、功能升级、设施完备和制度优化,着力提升城市的国际连通能力和区域影响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所在。借上海对口援克的大好契机,把两地的科技合作嵌入到当地转型发展的规划中、内涵中,实现精准对接。
1.以地区规划为目标寻找合作面
到2020年,打造以高新区为核心、云计算产业园为外延的试验区,建设产业特色突出、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管理服务高效、生态环境优越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区是克拉玛依的发展目标。上海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中心,服务“一带一路”为方向,瞄准克拉玛依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克拉玛依市的实际需求,选准沪-克科技合作的面,以上海的高新区发展经验对接当地的科技园区发展,发挥上海技术、服务、人才、资本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升克拉玛依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从而推进地区新兴产业的涌现和成长。
2.以援克人才为纽带对接合作点
从2015年8月首批15名上海援克干部抵达克拉玛依后,2017年2月与2018年8月,又分别有18名和16名援克干部相继抵达“油城”。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挂职,不仅把上海城市管理、科技创新、投资兴业等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带到了克拉玛依市,为转型发展中的克拉玛依增添了新资源、新活力、新血液,同时也把当地所缺、所需和渴求信息传递给了上海,成为沪-克两地合作的纽带。援克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工作劲头不仅激发了当地干部的热情,也让其充满了信心(调研中一位领导说“有上海当我们的后援团,我们对转型发展更有信心了”)。通过这些干部牵线搭桥找准互惠互利合作的契机。
3.以创新发展为核心抓住关键点
巩固自身现有优势,利用好已有的石油工业基础和世界石油富集区中心、“一带一路”经济带中心等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中亚、中东、非洲的油气相关的系统服务;摆脱对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的依赖,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都是克拉玛依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把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融入转型中的克拉玛依市建设中;把上海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推鉴给克拉玛依市打造国际化油城的发展中;让上海的科技人才“走出去”解决当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和研发人才短缺难题,指导培养当地技术人才的成长;把当地的科技成果“转出来”对接上海的大市场,解决市场难找的问题。
4.以平台为轴心树立合作新典范
克拉玛依在持续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的基础上, 确立了信息、绿色、金融、航空物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形成多点支撑的新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城市转型着力点。随着2018年8月沪-克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中心揭牌,上海与克拉玛依的合作交流、长三角地区与西北地区的融合发展、面向中亚地区的科创交汇合作有了新轴心。为决策者出谋划策、为生产者(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其成果转化、为消费者营造氛围,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注重实效、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的契机,积极发挥上海市技术、服务、人才、资本优势,对接克拉玛依市的实际需求,提升克拉玛依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推进克拉玛依城市转型发展。
总之,落实好《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精神,以“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和丰富上海与克拉玛依科技合作内容,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主骨架加强两地重大项目交流合作,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合作、社会各级力量参与的东西合作新格局。以上海勇立潮头、引领发展之态势对接克拉玛依创新发展之需求,实现强强合作,造就两地科技创新辉煌,树立区域科技合作交流新典范。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