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体制改革40年再回首

日期:2019-01-24        来源:《科技中国》2019年第一期pp.85-87

字体:【

  文/王敬英 顾玲琍(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

  2018年正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上海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历程,科技体制改革贯穿其中,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直是以排头兵的姿态走在前列,且不断向纵深发展。40年来,上海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加快了上海科技与经济方式的发展与转变,推进上海整个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为了理清上海科技体制改革路径和重要主题,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改革开放演变40年上海科技创新政策演变与启示”课题组,分析研究上海科技创新政策路径,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的亲历者、科技政策的制定者、历史事件见证者开展了深入访谈,跟随他们的讲述再次回顾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围绕着改革科技投入、发展培育高技术产业、探索科研院所改革、释放科技人才活力、创新科技金融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回首上海科技体制改革历程。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开启

  1977年,上海重新成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科委”)。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上海的科技事业进入“春天”。科技工作百废待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如何更好发挥科技的作用,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上海科技界开启了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共上海市委不仅恢复了上海市科委、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还宣布成立上海科学院。上海科技界开展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给予知识分子政治平反,彻底甩掉“臭老九”的帽子,建立和完善科技群团组织、恢复职称评定制度、设立科技专家管理局、建立两院院士评选制度和科技奖励制度等。科技工作机构和机制的重建,是上海科技体制改革的开端。

  二、探索科研院所试点改革

  1979年8月,上海市科委提出对7个科研院所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工作,1980年提出了实行有偿合同制,上海科技系统迈开了科研改革的第一步。允许承接委托科研、试制和技术服务等合同任务;实行技术有偿转让与计划推广并行的办法;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推行“预算包干”经费管理办法,实行新的经费分配原则;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和联营企业。一些科研人员走出研究所创办了第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原上海市科委秘书长徐美华回顾说,1987年上海第一批研究所进入企业,如上海永久凤凰自行车就是那时候拆分的,1个研究所拆分为4个,有的进入永久自行车,有的进入凤凰自行车,有的变成测试企业。原上海市科委体改处处长钱维锠还清楚地记得,到2001年,上海市有90多家应用开发研究所完成了企业化转制,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就属于其中之一。科研院所试点改革,采取了“断奶”调控,改革了科研机构原有的拨款制度,促使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走向市场。

  三、释放人才活力的人事制度改革

  上海“韩琨事件”在1982年引发了《光明日报》为期4个月的科技人员兼职发挥作用的大讨论。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允许科技人员业余兼职的文件。上海有2万余名“星期日工程师”,每逢星期日或一有空,就搭乘公共汽车或骑车到郊区,或帮助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或培训技术骨干,或解决技术难题。“星期日工程师”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技术潜能,也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1985年前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分流人才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上海大胆开始人事制度的改革,将科技体制的重点放到人员结构调整和综合配套改革中,尝试性地提出分流和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思路。原上海市科委秘书长徐美华回顾说,结构调整是使企业技术消化吸收。当时企业技术吸收和开发能力很弱,因为那时候优秀人才都被研究所或大学吸纳,好的研究生都留校。没有人才到企业去,缺少优秀人才,企业吸收能力比较差,开发能力也很差。稳住一头是稳基础研究、稳高科技研究,还有重大的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要为它们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持续稳定的支持。放开一片就是要在科研机构,特别是技术开发类机构、服务类机构,还有社会公益类的机构以及科技型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放开搞活,推动科技,掌握经济。

  四、布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上海市原科委主任华裕达回忆说,1992年他正式当科委主任,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明确提出重点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上海市科委改革组织管理机制,开始有组织有重点地布局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原有的通信和汽车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发展培育计算机应用、生物医药产业两大高新技术产业。为落实布局,在组织机制上,上海市专门成立计算机应用与产业领导小组和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联席会议,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负责。上海市科委也专门成立计算机应用处和生物医药处两大处室,以计算机及其应用和现代生物与医药领域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两大高新技术进行科研布局。上海提出信息港的概念,作为示范性的网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信息网。生物医药方面,上海市科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联手国家科委、卫生部、药监局在上海张江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国家基地。

  之后,上海依托高新技术创新,通过高新技术的辐射、渗透,改造传统产业,以引进外资为手段,优先发展现代通讯、计算机及其应用、现代医药与生物产业、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大型火力发电、核能利用、航空航天等10个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培育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

  五、率先发展技术交易与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之一,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渠道。20世纪80年代,上海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遭遇的瓶颈问题,建立了上海技术市场。1983年5月,上海市科委组建了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专门从事组织全市性的科技协作交流和科技成果交易工作,并对有偿合同制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1986年5月,成立“上海技术市场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全市技术市场的统一管理。

  1989年9月,上海市正式成立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上海技术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海技术市场工作开始进入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1995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技术市场条例》,成立上海技术交易所和成立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推行技术经纪人和技术中介制度,完善技术合同登记制度,建立技术市场维权和纠纷处理机构等,由此推动上海的技术市场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

  在上海科技与经济进步的步伐中,技术市场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它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联系的纽带,调动了智力、技术、资本的活跃度和积极性,形成科技与经济最大效益的多种组合状态,从而进一步凸显其在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会议,发布了《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为高技术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上海市科委原体改处处长吴寿仁说,1998年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是上海动员自己的力量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1999年、2000年、2004年又先后进行了3次修订,“科技十八条”力度是非常大的,在国内的成果转化促进政策中是可圈可点的。它主要体现了3个重要的突破,第一个是力度最大,在人才、资金、项目等各方面的支持都是比较大的;第二个是组合拳最多,组合拳使相关政策形成一个协同;第三是落实比较坚决。

  自1998年到2006年,《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科技十八条”在上海实施8年,上海还先后研究制订并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法律、政策,有力促进上海逐步形成了“政策聚焦、政府合力、多方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良好格局,有效推动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促进高新技术转化、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创新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机制

  改革开放40年是科普工作飞速发展的40年,上海的科普工作在全国思想引领、战略引领、行动引领,一直是走在前列。课题组在对原上海市科委办公室主任李健民采访时,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普工作可以分成4个阶段:改革开放到1995年是科普工作恢复阶段,1995年到2006年是科普工作全面推进阶段,2006年到2016年进入到以能力建设为主的科普发展阶段,2016年以后到现在是科普如何服务创新发展阶段。

  上海在全国率先考虑政府主导科普工作的工作体制机制。1995年3月,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政府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秘书长当联席会议主席,教委、科委、科学宣传部、纪委等20几个委办承办联席会议。每年开两次会议,年初定下工作任务,各个委办分工负责;年终做集中交流总结。上海联席会议制度从1995年建立到现在23年了,一直在实施,国家也参照上海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被全国各地借鉴。

  上海制定了《九五科普工作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政府制定的科普工作规划。在规划当中提出很多新概念,比如提出“四个100”概念:100个科普村(居委会),让科普能够进家庭、进社区;100个科普教育基地;100所科技特色学校;100部科普优秀作品。截至2016年,上海形成2家综合性科普场馆为龙头,54家专题科普场馆为骨干,267家基础科普基地为支撑,社区创新屋、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为补充的科普设施体系;2016年上海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标率为19.97%,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攀升,一条同样走过4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道路便是其背后的动力和支撑。从科研院所转制、人事制度探索、技术市场交易机制的建立、成果转化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上海一直在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和提高。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9+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上海正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将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