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区域态势与挑战

日期:2018-08-20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第八期pp.81-86

字体:【

  文/朱巍 陈慧慧 吴萍(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近年来,湖北大力提升“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各地市州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态势。然而湖北省还面临着互联网产业生态尚未真正形成、要素集聚能力不足、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不足等挑战。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互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湖北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日益完善

  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湖北省正加快实施宽带湖北专项行动,推进光纤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42.1公里,行政村通宽带、通光纤比例均达到100%,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村村通光纤”(湖北省通信管理局,2018)。目前,湖北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宽带发展联盟,2018),移动网络信号已经覆盖所有行政村,其中4G网络已经完成乡镇以上地区全覆盖,并逐步深入到农村地区。另外,湖北省还建成由91个基准站、1个主控中心和3个分中心构成,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网,为高精度导航和专业定位应用提供实时动态位置服务,将围绕长江航道、现代农业、城市配送、民生关爱、农村客运等重点领域安装推广42万套北斗定位终端。

  2.电子信息及互联网产业快速增长

  2017年,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82亿元,同比增长13.76%,比全省工业增幅高2.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5%,比全省工业增幅高5.75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6.29%,截至2017年11月底,软件业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1位(湖北省经信委,2018)。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

  重点骨干企业方面,2017年,湖北省有7家电子信息企业销售产值过百亿,武汉邮科院、长飞光纤、立得空间等一批企业分别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数量达2574家(湖北省经信委,2018),拥有武汉亚信、天喻信息、开目软件、深度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斗鱼直播、盛天网络、换车网三家湖北企业登上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中国互联网协会,2017)。同时,阿里巴巴、腾讯、IBM、华为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湖北,建立研发中心、华中总部及物流基地等。

  (二)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高速发展

  近年来,湖北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方面,2017年,湖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7万亿,同比增长22.3%;网络零售额1780亿元,同比增长27.1%(湖北省人民政府,2018),规模稳居中部首位。电子商务已在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全省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近70%,中小企业超过50%。

  互联网金融方面,光谷金融港已引进30余家金融后台企业的后台服务中心,数量居全国第1。互联网支付、借贷等概念深入人心,2016年,支付宝支付额省级排名中,湖北省以逾9万的人均支付金额排名全国第7,总支付金额排名全国第9(凤凰资讯,2017)。根据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截至 2017年12月底,湖北省的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在全国排名第7,中部排名第1。

  智能物流方面,湖北正在推进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目前已有40余个智慧物流APP在湖北试水,其中包括本土企业推出的斑马快跑、快召货车、北斗神灯等。目前,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民企九州通医药集团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物流中心,2017年被评为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共享经济方面,湖北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企业和产品,如全民网络直播平台“斗鱼直播”、实时公交信息和移动出行通勤大巴定制服务应用“车来了”、城市停车诱导服务应用“停哪儿”、巴士+商用车+乘用车全产业链通行服务应用“斑马快跑”等等。其中,斗鱼直播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媒体和内容平台,业务量占全国直播市场份额的70%以上,并成为武汉首家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在斗鱼直播的带动下,武汉正在形成一条直播产业链,包括内容生产、主播经纪、中介平台、手机云台、服饰化妆等等,有望形成一个领先全国乃至世界的直播产业圈。2017年,武汉斑马快跑拿下全国第六张网约车牌照,同时也是华中地区唯一网约车牌照,跻身湖北独角兽企业行列。另外,湖北在网络安全、网游娱乐、动漫、在线教育等多个领域涌现一批有实力的新创企业。湖北盛天网络以场景化互联网用户运营平台为核心业务,2015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湖北首家互联网上市公司。验证安全技术服务公司武汉极验验证获得红杉资本、IDG资本两大顶级风投机构联合投资。安天信息、迈异信息、石墨文档、灯塔财经、六点整北斗、福禄网络等有望成为“准独角兽企业”。

  (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1.农业:信息化平台助力智慧三农

  湖北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近年来与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国内外机构合作建设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目前,平台已整合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各类涉农公共办事流程信息16000多项,为全省27000多个行政村搭建了“村村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村务党务学务商务劳务政务农务“七务通”,还开发了农业物联网管控平台,涵盖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类,通过物联网实现预警、控制、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功能。同时,湖北省农业厅正在联合武汉工程大学等在全省推广农业物联网试点;2015年,全省12家企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入选农业部11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入选数量居全国第1。2014年,湖北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省之一。从2014年到2017年,全省涉农电商企业数量增长5.79倍,农村电商从业人数增长4.6倍,县、镇、村三级服务中心数量均高速增长,全省网销额逐年稳步增加,2014年至2016年,年均翻一番,到2017年达435.9亿元,比2014年增长5.8倍(社会纵观,2018)。

  2.制造业:“智慧工厂+网络协同”成为趋势

  目前,湖北省围绕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了一批示范项目,近年来机械、汽车行业ERP、MES(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一种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应用逐步深入,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改造步伐加快,电子制造行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原材料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逐步提高。全省首家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琴台e网”,提升了钢铁产业链制造、物流、仓储、金融等创新发展能力。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等5家企业分别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同时还涌现了天喻信息、开目软件等行业内领先的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研发企业,3D零件库、万蜂云、光易网、意造网、优制网等一批服务于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的服务平台。长飞光纤的整套光纤光缆行业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使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东风日产成立先进工程技术中心,引进绿色友好机器人,是当今世界上负载最大的协作机器人。东风商用车重卡“智慧工厂”实现多品种车型的柔性化生产,具备订单式定制化生产能力,成为国内商用车行业标杆工厂。武汉奋进智能机器公司研发业界首款工业云机器人,同时研发了国内第一个针对工农业行业应用的物联网开放云服务平台万蜂云。

  (四)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2015年8月,湖北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2015—2017)的通知》,将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作为打造湖北经济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和改善民生服务、提升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2015年12月,湖北省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2016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促进数据资源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抢抓大数据发展黄金机遇,全面助力政府转型、产业升级、民生服务和新业态培育。2017年,湖北省又进一步出台了《湖北省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十三五”规划》。

  湖北省内中心城市也为推进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如武汉印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武汉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8年)》,提出要重点建设11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8个云数据中心,到2018年,全市大数据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过万亿元;编制了《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武汉要建设全国信息传输枢纽和交流中心的战略定位。2016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十条“互联网+”新政,首期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力挺区内800余家“互联网+”公司做大做强。襄阳编制了《襄阳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云计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等。宜昌发布了《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规划建设国家级三峡大数据产业园,提出到2020年,力争引进20家以上全国大企业数据中心落户,形成全国第三大数据基地。

  二、区域发展态势

  目前,从“互联网+”产业的区域发展态势来看,湖北各地市州以武汉、宜昌、襄阳等为代表,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方面快速发展。

  近年来,武汉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光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地球空间信息、云计算、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做大做强。2017年,武汉以“全球未来城市样板”为目标,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提出要加快智能技术研发和全方位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推进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建设现代智慧新城。武汉还全面启动了“创谷”建设,聚焦移动互联、智能控制、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智慧健康服务、无线互联网智能测控装置等前沿创新领域,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清华启迪、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清控科创、九州通、久之洋等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运营。

  宜昌依托三峡云计算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搭建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数据总量在国内城市中位居前列。同时,宜昌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互联网+制造”、智慧农业,现代物流产业成为宜昌正在冲刺的千亿产业;华强科技、三宁化工等10余家大型制造企业正在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智慧农业方面,完善了仓储、物联信息网络等农业电商的基础设施。襄阳积极推进“襄阳云谷”建设,全力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核心项目,吸引华为、IBM、中国移动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襄阳云谷”,并与腾讯、甲骨文、中航科工第二研究院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成3个区域性云计算数据中心,区域性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基本形成。

  此外,湖北各地市州积极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和管理服务的全方位融合,全省已建成覆盖到县一级的电子政务平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各地建设了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养殖业等物联网示范应用基地,推动了卫星遥感估产的探索应用,开展了北斗导航在农机中的应用。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也取得突破性发展。如黄石市的“华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渤海商品交易所鄂东电子商务交易总部,荆门市的农谷云平台、农业生产指挥调度服务大厅,鄂州市的电商仓储、物流基地等等。

  三、湖北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互联网产业生态尚未真正形成

  湖北省是科教大省,为中国互联网发展贡献了诸如小米公司的雷军、360公司的周鸿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但湖北省本地缺乏诸如杭州的阿里巴巴、深圳的腾讯这样标杆性的互联网企业,难以带动行业发展和维系产业生态。长期以来,由于湖北互联网产业缺乏配套的生态系统,导致一些有潜力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外迁,如PPTV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却最终落户离人才和客户更近的上海。由于在人才引进、项目融资、资源对接等方面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一些总部位于武汉的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将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分公司。

  同时,湖北互联网经济影响力不够,企业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和商务模式创新还不够活跃,流量经济、粉丝经济、注意力经济、消费分享等互联网经济新形态发展还不充分。湖北省还缺乏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面向全球的技术资源合作、在线科技服务、创新众筹等活动的相关政策。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测算,湖北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在全国排名第9,总体实力和广东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不足

  湖北连续与电商、PC互联网两个“黄金时代”擦肩而过,现在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风口,在资金支持、人才积累、服务能力等方面都面临较大追赶压力。同时,由于轻资产、盈利周期长等特性,互联网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股权投资机构超过1万家,管理资本总量超7万亿元,这些机构大部分都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湖北地区的基金管理机构270家,备案基金552支,管理资本规模超2000亿元(零度资本,2017),在全国范围内占比过小。且本土资本往往来自于传统实业,缺少互联网的产业思维和相关的产业资源,即便在投资之后,也很难在资源上给予被投企业更多的支持。

  同时,湖北“互联网+”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队伍较弱。湖北缺乏“互联网+”方面的顶尖人才,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相比,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吸引和留住足够多的高层次互联网人才,尤其是欠缺具有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管理运营经验的高端人才。近年来湖北对互联网人才的吸引力虽然有大幅增长,但由于产业体量不足、基础薄弱,受就业机会、发展空间、薪资水平等多因素限制,仍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湖北省内高校云集,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实力在国内排名前列,培育了大量人才,但大多数流向了发达地区。虽然近年来北上广深的人才逐渐饱和,但杭州、成都等地在吸纳人才方面显示出更加强劲的竞争力。根据简寻公司发布的《武汉互联网人才吸引能力评估报告》,2016年武汉在线上招聘平台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有581家,排名全国第7,不足第1名北京的1/11、第5名杭州的1/5、第6名成都的1/2。从人才存量来看,北京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程序员、设计师、运营人才存量分别是武汉的17倍、12倍、9倍和16倍。

  (三)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湖北省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指平均每百人中拥有的3G及4G移动电话用户数量)、8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等指标在全国排名较后。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湖北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70.9%,位列全国第14(全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平均为74.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68.2%,位列全国第27(全国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平均为81.4%)(宽带发展联盟,2018)。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对各省市的基础建设指数进行了测算,重点考量了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和光纤用户占比、4G移动基站数和4G用户占比、无线网络接入点个数及连接速率等,其中湖北的基础建设指数得分为3.94,远低于第1名江苏省的7.44,也落后于河南、四川。

  (四)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有待提升

  湖北是制造大省,但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层次不高,智能制造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离进入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方阵还有一定差距。制造业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方面,一是湖北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造意愿偏低,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互联网应用,但尚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制造业”的模式尚未形成。二是智能制造企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大,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虽然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但从整体上看,有规模、有实力、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并能持续成长的企业还不多,龙头企业对内带动作用不大,对外竞争力不强。此外,本土企业成长缓慢。许多本土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足、产品认识度不高,特别是一些生产元器件的小企业举步维艰,成长困难,导致湖北智能制造的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

  在农业信息化、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方面,湖北省取得了积极进步,但总体上发展、推广、应用水平和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一是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投入长期以生产环节投入为主。二是农业信息采集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行业统筹和协调不够,信息系统互联共享不足,多头管理、“信息孤岛”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行业信息化水平仍需提高,趋同投资、重复建设等导致同质化无序竞争的问题还需破解。四是农业信息化运用和管理人才数量不足,既懂农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紧缺,严重制约基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四、结论

  当前,湖北应该迎“潮”而上,把握“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将湖北放到全球和全国的产业发展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依托湖北的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针对不足,补齐短板,找准湖北运用互联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然而生产、物流、消费等各环节都面临智能化程度不足的技术瓶颈,而发展突破的关键环节就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成为IT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IT产业发展的焦点。湖北应紧紧抓住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凝聚要素,开拓市场,抢占新一轮智慧发展战略制高点。特别是要从传统“互联网+”经济转向“互联网+人工智能”,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找到突破口,同时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共享、防范安全风险、培育新兴业态,加强资金和人才、基础设施等建设,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互联网在推动创新资源流动中的积极作用,以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释放发展红利和内需潜力,实现跨越发展。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