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晶硅发展规律,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日期:2009-11-27        来源:www.casted.org.cn

字体:【

 

编者按:最近,科技部一份分析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问题的调研报告被新闻媒体热炒,引起了一些争议。调研分析的全文已经以 “科学看待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问题”和“把握晶硅发展规律,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题,分别发表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报告》第104期和第105期上。本网将全文转载。
 
 
把握晶硅发展规律,
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刘峰 陈志
 
摘要:晶硅产业是我国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上游产业。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世界的快速成长,晶硅市场近年在全球出现爆炸性增长。我国在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我国还存在“三头在外”的现象。最近一段时期,各地晶硅项目纷纷上马,出现了“产能过剩”。我们认为,作为新兴产业,出现过剩是正常的,是一种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接入、配套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和政策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的发展。
 
晶硅是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随着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晶硅市场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外太阳能电池需求严重萎缩,多晶硅价格大幅度回落,有关我国晶硅“产能过剩”的议论颇多,一些人甚至主张将晶硅光伏产业作为控制发展的对象。我们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所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反映了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阶段性特点,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应该科学把握晶硅产业发展规律,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1 我国晶硅光伏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1.1 近年来我国晶硅光伏产业快速增长
近10年来,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光伏发电的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38%,超过IT行业。这直接带动了我国光伏产业主体——太阳能电池的迅猛发展,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200%,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00年的3兆瓦跃升到2008年的2300兆瓦,我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同时,我国已基本形成由高纯硅材料制造、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以及系统建设等组成的比较完整的晶硅光伏产业链。在晶硅生产上,我国也成为全球晶硅产业的一个重要力量,2008年全球多晶硅产量超过4万吨,中国产量为4500吨。
1.2 我国晶硅产业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从“六五”起,我国就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进行了部署。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支持,在太阳能电池器件和应用技术方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无论是晶硅电池,还是薄膜电池,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都在逐步缩小。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纯多晶硅的供给一直是发展的瓶颈,技术遭到国外封锁,产品依赖进口。通过“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我国在高纯多晶硅的制备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晶硅制备的各种质量标准、能耗和清洁生产等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1.3 晶硅生产能力尚存在缺口
虽然我国晶硅产能扩张很快,但是由于建设周期以及市场波动的原因,晶硅产业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2008年,我国多晶硅环节产量为4500吨,多晶硅需求却超过20000吨,这就意味着3/4左右需求还需依靠进口来满足。据测算,如果2009年国内的光伏电池产量即使保持在2008年的水平(2300兆瓦),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28000吨多晶硅。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国内的多晶硅产量有可能突破1万吨,这意味着2009年还将至少进口近2万吨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
2 我国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是阶段性的
在我国晶硅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主要是:
一是光伏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内需求不足。多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主要供国际市场。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300兆瓦,国内安装仅为50兆瓦,97.5%出口,主要出口对象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其中,向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的出口量约占三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受国外需求波动影响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全球光伏产品市场一度受到很大冲击,迫使中国的产量增速下降。
二是关键技术和设备主要来自国外。总体上看,目前太阳能电池技术主要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以及澳大利亚最为领先,并且各有侧重。晶硅产业主要由七大集团垄断,长期以来对我国封锁生产技术,没有一家在我国设立分公司和建设生产基地。虽然我国在高纯多晶硅的制备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晶硅产业整体的制备工艺、关键核心设备目前仍依赖引进,特别是大型节能还原炉技术、设备严重缺乏,主要依赖进口。
三是出现阶段性过剩。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主体,占据了光伏市场超过90%的份额,所以晶硅生产在光伏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各地纷纷将晶硅作为发展重点,加大投资,晶硅产业年均增长超过70%。2001年,我国只有2家厂商生产多晶硅,年产总计80吨,2008年多晶硅产量达到4500吨,生产能力已经形成20000吨。有关部门初步估算,目前在建项目达产后的产能将达到40000吨,总产能可能在60000吨以上。这也就是目前“产能过剩”的主要论点。
上述问题,有些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动态调整的问题,有些则是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过程性、阶段性问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所谓晶硅产业的投资“过热”问题。其实,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上讲,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技术路线众多,往往进入者很多,容易造成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展的不同步,有的环节可能出现投资“过热”现象,造成阶段性的供给过剩。随着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重组,市场将会加速产业整合,淘汰落后技术与产能,加速有竞争力的主流产品和技术的形成,在一个更高的数量级上达到新的供需均衡。我国的晶硅产业也将遵从这一规律。
与之相关的是所谓“产能过剩”问题。目前热议的晶硅“产能过剩”问题,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阶段性特征,与汽车、钢铁等成熟产业的产能过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从供求关系看,我国晶硅产能的过剩,是国外市场萎缩和内需不足导致的阶段性现象。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打开,导致全产业链的经营状况都遭受重大影响,出现“过剩”。因此,晶硅“产能过剩”,并不是长板(产能)太长,而是由于短板(国内需求)太短造成的。
其实,影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国内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入网和政策支持问题。一是光伏发电入网问题尚未取得突破。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使得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目前的电网存在着效率低下、耗能巨大、兼容性差等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很难进入现有的电网体系。二是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全球都主要依靠补贴运行。国内太阳能电池之所以大量出口,正是利用了有关国家对太阳能实施的支持性补贴政策。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在光伏发电上明确了有关电价补贴的政策,但相关政策的落实并不到位。目前,还未出台比较明确和合理的固定上网电价。
需要强调的是,晶硅光伏产业是一个我们超前部署的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正是由于超前部署,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性就显得不够,一些环节成熟些,一些环节薄弱些,这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我们在国内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以出口为主,以外需拉动产业成长,而且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说明中国企业是有眼光的,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一些评论在谈到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时,经常批评企业“盲目”投资,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出一个科学的规划。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执行起来非常困难。作为一个竞争性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多样,产品尚不定型,未来的发展空间又非常大,在发展初期就给出比较详细的规划,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我国众多产业、包括现在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都不是按最初规划发展的。最近对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的讨论和批评,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家电产业发展过程中就反复出现过。
们相信,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下一步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不断扩大,必将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晶硅产业加快发展,进入下一个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3 抓住机遇,促进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晶硅产业是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未来的绿色(硅基半导体)照明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国都在花大力气部署的战略制高点。
从全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改变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晶硅产业面临新一轮增长。目前,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并购和重组已经展开。如尚德公司2006年开始加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整合。2006年7月,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的太阳能级硅片合同,合同金额高达60亿美元。另外,为了进入日本市场,同年的8月,该企业用3亿美元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之一的日本MSK公司。
各国政府也在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世界至少有64个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政策,都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到2012年要提高到10%,2025年提高到25%,并制定了新的补贴政策。按照这个比例,美国未来几年光伏产业的增长率至少是30%以上,2012年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会增加1.6万兆瓦,是2007年全年增量的5.8倍。日本宣布从2009年1月份起,重新恢复对太阳能电池所有的补贴。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光伏产业已经出现回暖迹象,晶硅价格已经出现上升,新的一轮增长将会出现。
从国内实际看,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能源结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考虑这两个方面,光伏产业都应该是重点。国家制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以及发展节能和新能源规划,都把光伏列为重点。各方面对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方向认识较为一致,产业界也有较高认同,社会对晶硅产业投资的能力也较强。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更为有利的是,由于国外需求萎缩,晶硅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为我们扩大国内需求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目前,随着晶硅价格下降和技术进步,晶硅光伏发电的技术经济性大大改善,一些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企业,晶硅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每度电1元左右,为我们推动晶硅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我国晶硅光伏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一定要正确判断形势,把握机遇,积极解决晶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晶硅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其中,特别需要重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扩大光伏产品国内需求,真正为我国光伏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未来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庞大产业,必须有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当前应该“多管齐下”,着力落实、加强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政策体系有关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通过太阳能屋顶等光伏新产品计划的实施,扩大晶硅光伏产品应用,解决目前的阶段性过剩问题。
2.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突破发展瓶颈制约。要着力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解决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对电网的冲击问题。同时建立制造标准、电网接入标准、检测、认证、使用的管理服务体系。
3.加强关键环节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重点加强多晶硅关键技术、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大型关键设备的开发,增强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自主性。加大对晶硅制备适宜技术、多种用途和产品的研发,为不断扩大光伏产品应用提供技术储备。
4.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规划和指导,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制定晶硅光伏产业的技术、环境准入标准,引导资源向高技术、低耗能、低污染的企业集聚。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