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院冉美丽研究员、党委书记刘冬梅在《科技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科创走廊为纽带,促京津冀协同创新

日期:2024-08-13        来源:科技日报,2024年8月7日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对标新形势新要求,京津冀应以建设科创走廊作为抓手,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广度、深度和效能,提升协同创新能级,努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建设京津冀科创走廊意义重大

  经过十年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治、医疗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京津冀协同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第二个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心要从“破藩篱”转到“强产业”“优生态”“谋共享”上,而建设科创走廊是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的重要抓手。

  一是建设科创走廊,有助于释放京津冀高端科研资源潜能。京津冀是我国科教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但绝大多数高端资源集中在北京。自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共建创新平台、科技园区,增强创新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近10年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然而,横向比较显示,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比例仅为8.77%,且北京流向河北的技术合同存在“三多三少”特点,即小额合同多、大额合同少,城建环保类合同多、产业发展类合同少,传统产业类合同多、高新产业类合同少。建设科创走廊的意义在于以“廊道”为空间骨架,进一步延伸协同联动范围,整合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津冀的规模和质量,将科教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二是建设科创走廊,有助于搭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和多链融合的空间纽带。过去京津冀发展采取“中心—外围”洋葱圈模式,导致区域内技术供需对接难、产业协同难、创新融合不紧、城市发展落差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模式要转向“蛛网扩散”模式,即实时辐射链接、纵横交错的网络化协同,实现集聚与扩散的平衡。建设科创走廊的意义在于从产业协同和多链融合入手,综合考量京津冀产业基础特色和结构差异,串联关键节点,做到空间延伸、融合协同,提高各城市创新参与度,增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深度,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京津冀的内生增长动能。

  三是建设科创走廊,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落地。2023年京津冀三省市人大常委会共同通过《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的目标,制定了重点任务,而“串点成线”“串线成网”的工作抓手不明确。建设科创走廊的意义在于“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以此为纲提升科技与产业融合效能,实现“1+1+1>3”的协同效果,确保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落地。科创走廊以“廊道”为空间布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协同化、高端化水平,能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产业主体不强、产业链韧性不足问题,形成区域协同创新的基本架构,筑牢京津冀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根基。

  三方面入手推进科创走廊搭建

  科创走廊建设要系统布局区域内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及创新主体协同合力,以产业协同链接创新资源与科技型企业,以城市协作链接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小城市,提高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

  一是科创走廊建设要以新思路系统谋划。要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全面系统谋划科创走廊,综合考虑京津冀产业的根植性、关联的紧密度、科研的协同性、资源的互补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做到“领域聚焦、产业协同、城市协作”。在微观层面,科创走廊要形成“链主企业+链条企业”的产业协同体系;在中观层面,科创走廊要形成“城市联通+创新互动+深度协同”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京津冀共生、共创、共享发展;在宏观层面,科创走廊要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二是科创走廊建设要以产业协同为本,内嵌若干产业科创带。产业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科创走廊要以“大走廊”“大产业”为统领谋划,内嵌若干区域特色鲜明、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科创带。产业科创带从目标明确、关联紧密的细分小产业领域切入。科创走廊建设初期以点对点的园区合作带动产业联动,发挥北京在数字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天津在化工、装备制造、海洋等方面的优势;河北在制造业、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特色,逐步建立起以促进钢铁、化工、建材产业升级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科创带,以激发先进制造业优势为主的新能源装备、机器人、海洋装备等产业科创带,以加快未来产业布局为主的氢能、网络安全、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科创带。建设科创走廊要以跨地协同政策机制为保障,有效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产业协同延伸和上下游产业配套,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

  三是科创走廊建设要激发更多城市的枢纽功能和节点功能。一方面,科创走廊建设要缓解北京“国际—全国—区域—本地”多重任务的平衡难题,提升天津的枢纽功能。从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布局考虑,充分发挥天津科教资源富集和制造业基础好的双优势,提升天津滨海新区、南开科技园、武清产业园等的影响力,带动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应急装备、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提升北京昌平、丰台、亦庄,天津宝坻、南港等区级城市的节点功能,将产业协同节点扩展到冀中、冀南、冀东等地城市,布局更多技术创新平台、科研基础设施,推动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产业孵化,营造京津冀各城市共生、共创、共享的协同发展生态。

  (作者冉美丽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冬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8/07/content_575783.htm?div=-1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